“这是家父留下的百达翡丽,”他说,“他一生信奉‘强者征服弱者’的法则。今天我把这块表留在这里,作为对另一种力量的致敬??那种不靠掠夺也能前行的力量。”
周志远没有接表,只是说:“请您带走。真正的尊重,不需要抵押。”
签约仪式结束后,周志远驱车前往广州芳村。那里有一间百年老字号陈皮作坊,主人陈伯已八十二岁,守着祖传晒场与三十七缸老陈皮。他是“归源计划”第六位记录对象,也是唯一拒绝预付资助金的人。
“钱我不要。”老人坐在竹椅上,眯眼望着满院金黄果皮,“你们拍好了,让更多人知道还有人愿意花三年时间晾一块皮,就够了。”
周志远蹲在他身边,听他讲如何看天色翻皮、如何避露水收皮、如何用南风而非机器烘干。“现在人都求快,”陈伯叹气,“可味道是要等的。急不得。”
当晚,摄制组开机。镜头缓缓推进:一双布满裂痕的手,正小心翼翼地将一片陈皮放入陶罐,封泥、贴签、入库。画外音响起周志远的声音:“有些价值,无法用KPI衡量。它们藏在时间褶皱里,等着被重新发现。”
视频上线三天,播放量破千万。电商平台连夜上线“脉动×陈皮联名款”预售,仅两小时售罄。所得利润全部转入“传统技艺保护基金”。
与此同时,内部管理迎来新一轮变革。随着员工总数突破五千,组织架构日益庞杂。周志远宣布成立“初心学院”,所有新入职员工必须完成为期两周的沉浸式培训:第一天去糖水铺旧址打扫卫生,第三天跟随环卫工清扫街道,第五天旁听重症监护室护工交接班,第七天徒步三十公里体验快递员日常……
“我们卖的从来不只是饮料。”他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在贩卖一种信念??关于坚持、尊严与微小光芒的价值。如果你不懂这些人的生活,就不配设计他们的产品。”
十月下旬,首部《脉动?根源》院线纪录电影上映。五位匠人的故事交织成一部当代中国的平民史诗。影院里,白领落泪,学生沉思,老人频频点头。豆瓣评分高达9。4,人民日报发文称赞:“这不是广告,是一次民族精神的集体回望。”
而在远离喧嚣的云南深山,一位小学教师组织全班孩子观看影片。课后作业题目是:“你心中最有力量的一瓶‘脉动’是什么?”
一个留守儿童写道:“是我妈在广州打工时,每次打电话都说‘儿子别怕,妈妈给你加油’。我想把这句话印在瓶子上。”
这份作文被寄到总部,周志远亲自批复:“明年母亲节限定款,就用这句话。”
年末股东大会上,财报显示全年营收同比增长68%,净利润率维持行业领先的21。3%。投资人掌声雷动,唯独周志远神情平静。
“各位,”他起身发言,“今年我们做了很多事,建了厂、出了片、拿了奖。但最让我骄傲的,是一组没人统计的数据:全国便利店店员反馈,越来越多顾客买‘脉动’不再只为解渴,而是特意挑选印有励志语录的瓶身送给朋友;医院采购量增长40%,护士说病人看到‘每一天的力量’会主动配合治疗;就连监狱管理局都联系我们,希望引进‘归源计划’课程帮助服刑人员重建人生信心。”
他停顿片刻,声音低沉却坚定:“所以,请允许我重新定义我们的使命??陈记不做饮料巨头,我们要做这个时代的情绪基础设施。”
散会后,王曼玲递来一份文件:越南政府正式发出投资邀请函,愿提供免税政策与土地支持,前提是“脉动”在当地设厂并培训本土技工。
“这次你怎么打算?”她问。
“答应。”周志远毫不犹豫,“但条件是必须雇佣至少三百名女性工人,并建立育儿托管中心。告诉他们,我们可以快,但不能牺牲人的尊严。”
冬至那天,深圳湾畔再次暴雨倾盆。周志远站在新办公楼顶层观景台,手中握着一瓶新开封的“脉动?陈皮特酿”。雨滴敲击玻璃幕墙,宛如旧日糖水铺屋檐滴水的回响。
手机亮起,是阿玲发来的照片:她穿着护工服,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背景是一家儿童临终关怀中心。配文写着:“今天带孩子们做了手工,有个小朋友问我,能不能把‘脉动’瓶子做成星星挂在床头?我说能,因为你们就是照亮别人的光。”
他回复:“谢谢你们,一直替我守护这份初心。”
片刻后,又一条消息弹出??黄德昌的女儿来电申请加入“初心学院”。附言只有一句:“我爸去年住院时,每天靠一瓶‘脉动’撑着做完康复训练。他说,也许他输了比赛,但没输掉对生活的渴望。”
周志远拨通电话,亲自批准入学资格。
挂断之际,窗外闪电划破夜空,照亮维港两岸。那一瞬,他仿佛看见母亲站在老铺门口,手里捧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红豆沙,笑着对他招手。
他知道,那碗糖水从未冷却。
只要还有人在风雨中奔跑,在暗夜里苦读,在病痛中挣扎,在孤独中坚守,就会有人需要一瓶能带来力量的饮料。
而这瓶饮料背后的企业,终将成长为一座桥??连接过去与未来,物质与精神,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
桥墩深埋于泥土,桥面通往星辰。
他拧开瓶盖,喝下一口。
甘甜中带着微酸,像极了人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