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魏晋不服周无错版 > 第202章 上桌吃席完(第1页)

第202章 上桌吃席完(第1页)

洛阳皇宫以南,尚书台衙门的大堂里,新任吏部尚书卢钦,正在跟中书郎张华,商议“秋后上计”的细节。

这两人都是办实事的人,所以此刻全都愁眉不展。

近期朝廷内部虽然还算安稳,没有什么重大人事调整。。。

玉门关外的风沙卷着枯草,在暮色里翻滚如烟。那少年掌心托着铜印,指节因冻裂而渗出血丝,却死死攥住不肯松开,仿佛那是他从地狱边缘抢回来的一线生机。阿禾没有再说一句话,只是转身取来药膏与布条,亲自为他包扎双手。烛光下,她动作轻缓,像是在修补一件易碎的古器。

晓禾默默退至角落,取出火种队名册,翻到空白一页,提笔写下:“张守文,籍贯敦煌驿,年十四,通《正始律》三篇,能讲民事权、通信自由、官责民监。”写罢,抬眼看向阿禾。阿禾点头,晓禾便在名字旁盖上一枚朱红小印??这是火种队自建康沦陷后重启以来,第一枚由“民权执信”副印拓下的认证章。

那一夜,学院钟楼破例鸣钟三响。钟声荡过戈壁,惊起宿鸟无数。所有师生齐聚庭院,听张守文站在石阶上,用颤抖却清晰的声音背诵《正始律?通信篇》:“凡文书往来,无论贵贱,皆不得私拆、截留、篡改。违者,以欺君论。”他说完,全场静默片刻,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老塾师泪流满面,喃喃道:“当年我因传抄《普教学令》,被剜去舌头……今日这孩子,竟能堂堂正正说出这些字。”

阿禾立于人群之后,望着少年挺直的脊梁,心中忽生一念:他们以为烧书便可灭火,殊不知火种早已藏进千万双冻裂的手、千万颗不肯低头的心。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不是驯服,是唤醒。

次日清晨,阿禾召集西陲师范全体教习,宣布一项新令:即日起,推行“种子计划”。每名毕业学子,须深入一村一寨,设立“微学堂”,规模不限,哪怕只教三人,也必须完成三项任务??命名仪式、记忆角设立、问官大会筹备。每人配发一本“律镜简册”母本,以及一方刻有“你说得对”的木印,用于批改学生作业。

“我们不再等朝廷拨款,不再靠官府许可。”她在训话中说道,“我们要让每一盏油灯,都成为一座移动的碑林。”

消息传出,西域震动。不到半月,已有十七支队伍出发,最远者直抵葱岭脚下。有人翻越雪山,在牧民帐篷中授课;有人扮作商旅,在驼队歇脚时掏出竹简讲解“契约平等”;更有女子组队南下吐谷浑,以医术换识字,将《女权律疏》译成羌语口诀传唱。

与此同时,中原局势再度恶化。

六月初七,御史台急报传至敦煌:王允之并未逃亡,而是潜入荆州,依附当地豪族桓氏,重组“正音余脉”,更名为“崇礼书院”。其新章程更为阴毒??不再公开反对普教,反而宣称“支持寒门向学”,但入学前提却是签署“忠门契”,誓永不质疑宗族权威,并承诺将来所得官职必效忠桓氏。更令人发指的是,书院竟设“辩辱课”,让学生当众羞辱曾受普教启蒙的亲人,以此“洗心革面”。

阿禾读完密报,面色铁青。她当即召来乌仁娜与李慎派来的密使共议对策。乌仁娜沉声道:“他们已学会披羊皮,单靠揭发无用。我们必须让他们自己撕下面具。”

于是,一场名为“回声行动”的布局悄然展开。

阿禾命火种队员伪装成落第士子,混入崇礼书院。他们不争名次,只暗中记录课程内容,并收集学生被迫签署的“忠门契”原件。同时,她授意江南旧部在民间散播一则故事:说某寒门子弟因拒绝签契,被书院活埋于后山槐树下,其魂夜夜吟诵《选举令》全文。传言愈演愈烈,竟有樵夫称亲眼见树根缠绕白骨,口中含简。

七月十五,中元节之夜,火种队趁乱在荆州城外焚化十具空棺,每棺内放一份“忠门契”抄本与《正始律》残页,对外宣称是“祭奠被吞噬的良知”。百姓围观,僧人诵经,哭声震野。第三日,果然有学生携证据出逃,揭露书院确有秘密地牢,关押不服管教者,且每月初一强迫新生饮“忘本汤”(实为安神药),以削弱意志。

证据层层递进,终被送入宫中。天子震怒,亲笔朱批:“以学谋逆,比叛更恶。着即彻查,株连不赦。”

然而,风暴尚未平息,边患骤起。

八月初三,北疆急报:鲜卑慕容部联合匈奴残支,突袭并州,连破三城。更诡异的是,敌军所到之处,竟张贴榜文,宣称“阿禾倡乱,毁纲乱常,我等奉天讨逆”,并许诺“凡献火种队员首级者,赏百金,授田五十亩”。显然,王允之已勾结外族,欲借刀杀人。

阿禾立即意识到,敌人正在制造“内乱引外祸”的舆论闭环??将改革描绘成动摇国本的罪魁,再以边警证明其“危害社稷”。若不及时打破,不仅普教事业将被定性为“资敌”,连支持她的官员也将遭清洗。

她当机立断,致信镇守幽州的大将军谢琰,提议组建“义学戍边营”:招募十五岁以上、通晓基础律法的青少年,集中训练三个月,既习武备,也授政理,而后派驻边境村落,一边巡防,一边办学。她写道:“与其让他们沦为流民或炮灰,不如让他们成为持剑的教师。”

谢琰深以为然,迅速响应。短短二十日,便集结两千余人,编为十营,每营设“文尉”一名,由火种队资深成员担任。阿禾亲赴幽州,在长城脚下举行开营大典。她登上烽台,面对黑压压的青年,朗声道:

“你们手中的刀,不只是为了砍杀敌人,更是为了劈开愚昧的锁链!你们脚下的路,不只是戍边防线,更是文明的边界!谁说读书人不能战?谁说战士不该懂法?今天,我们就在此立誓??宁可战死,不让一个孩子再跪着认命!”

话音落下,千人齐吼:“宁可战死,不让认命!”声浪冲破云霄,惊起群鹰盘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