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惭愧,当年我初创《明报》,又何尝不是靠着在副刊上连载自己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武侠故事,才一步步聚拢人气,站稳脚跟?
你我此举,异曲同工罢了。只不过……如今既知黄易便是小林生你,我那心心念念,想着将《寻秦记》大结局乃至新书挖到《明报》连载的念头,看来是彻底泡汤了,哈哈!”
林火旺闻言,嘴角也勾起一抹笑意,眼神明亮:“查先生此言差矣。晚辈并非言而无信之人。”
金庸眼中顿时也是精光一闪,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问道:“哦?小林生此言何意?”
“晚辈有意……”林火旺很清晰地说道,“将《寻秦记》的大结局,以及黄易的新作……”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清晰地吐出书名,“《大唐双龙传》,在《亚洲日报》与《明报》上,同时进行连载。不知查先生意下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时连载?!”
金庸的声音陡然拔高,脸上瞬间涌现出巨大的惊喜,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小林生,此话当真?!”
这意味着《明报》将毫无代价地共享《寻秦记》终结篇和备受期待的新书带来的巨大流量和读者粘性,这对金庸的《明报》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林火旺却是笑着颔首道:“千真万确。查先生为‘黄易’摇旗呐喊,声震港岛,助我报业声势大涨。又帮助晚辈炮轰TVB,亲笔写了恢宏大气的檄文。晚辈岂能让查先生白忙一场?双报联载,共享盛举,岂非美谈?”
“好!好!好!”
金庸连说三个好字,然后抚掌大笑,喜悦之情也是溢于言表,当即赞道,“如此甚好!小林生果然快人快语,气魄非凡!只是……小林生你黄易的身份,如此大的噱头,难道就打算一直隐于幕后?一旦公布,必是轰动全港、甚至整个华人文化圈的惊天新闻!”
林火旺闻言,倒是轻轻摇头,解释道:“黄易身份之谜,暂非其时。或许让它一直保持一份神秘感,于作品,于读者,于《亚洲日报》的格调,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就让‘黄易’继续成为一个神秘符号吧。”
他意有所指,这份神秘感本身,也可以成为他持续吸引读者,并且保持舆论热度的利器之一。
金庸是聪明人,也是立刻领会了林火旺的深意。
他心中暗赞此子眼光长远。
既承了对方如此大的人情,金庸自然也懂得投桃报李。
尤其是想到小林天望刚收购了佳视成立了亚视,便主动问道:“小林生如今拿下佳艺电视,更名为亚洲电视,大刀阔斧,可有需要我这个老头子帮衬之处?我在文化圈浸淫多年,或有些微薄人脉可用。”
听到金庸如此上道,林火旺也是笑逐颜开,今天其实做这么多的姿态,甚至主动送上《寻秦记》大结局和《大唐双龙传》,其实想等的就是金庸的这句话。
他收敛笑容,神情变得郑重:“查先生快人快语,晚辈也不绕弯子。晚辈确实有一事相求,亦是亚洲电视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
“请讲。”金庸正色道。
“晚辈想向查先生购买您笔下所有武侠作品的影视改编授权。”林火旺目光灼灼,直指核心,“价格方面,查先生尽管开口,晚辈定当尽力满足。”
他知道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权是块巨大的宝藏,对于急需优质内容打开局面的亚视而言,更是战略级的资源。
金庸闻言,却出乎意料地再次大笑起来,连连摆手:“谈钱?小林生啊,你我之间,谈钱就俗了!”
他看着林火旺疑惑的眼神,豪爽地说道,“我的这几本书,《明报》的几位老朋友也盯着,但我今天就把话放在这里:只要你亚洲电视想拍,尽管拿去拍!版权费嘛……”
他伸出食指,“象征性收你一港币即可!”
林火旺心中一震,这几乎等于白送!
虽然后世,大陆拍金庸剧的时候,金庸也经常大方的一元友情价,但那个时候金庸年纪大了,不缺钱不缺名,自然也不屑于再收电视剧的版权费,不如做个人情。
可现在的金庸还正值当年,虽然经营着《明报》,但手头可不算得上太宽裕。
此时的金庸能对他说出一港元赠送版权的话来,林火旺知道,一方面是两人真的聊得投机,以文会友。
另一方面,也是金庸感谢他免费刊载黄易小说在《明报》上。
不说其他的,单纯金庸一港币赠送武侠剧版权这事,就足以成为一版的头条新闻了。
不过,金庸话锋又是一转,强调道:“但有一条,你必须答应我:拍,可以!但必须拍好!不能胡编乱造,不能面目全非,不能糟蹋了我笔下的人物和故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