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
武定元年十一月十八日
诏书内容大致为:皇帝即位以来,兢兢业业,为天下百姓,可谓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然而灾害频发,瘟疫四起,以至赤地千里,百姓流离失所,流贼猖獗,臣民死伤无数,最后连皇后陵寝都被贼人侵犯,如今南北分裂,建奴叛变,朝鲜日本挑衅,皇帝认为,所有灾祸,都是因为自己失德导致。在罪己诏最后一段,皇帝表示,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他希望上天将一切灾难都降在他自己一人身上,不要再牵连别人。
这篇罪己诏是武定皇帝在他漫长的帝王太上皇生涯中,第一次向天下臣工深刻反省自己。
对于十分孤傲自负的武定皇帝而言,能下这样一份措辞深切自责的“罪己诏”,实属不得已之举。
只有回忆起刘招孙在开原行大道、以夏变夷、立志成为千古圣人的恢弘志向,才能体会到皇帝亲自御笔撰写诏书时的痛苦和悲怆。
十一月十九日,寅时初刻,德王府西宫,华灯初上。
今日武定皇帝难得抽出空闲,来到西皇后、陈贵妃寝殿,晚膳过后不久,正欲和两位美人就寝,章东匆匆送来几道奏疏,好像是关于辽东战局的,刘招孙不敢迟疑,于是坐回那张堆成小山案几前,继续伏案疾书,批阅奏章。
从京师走出来后,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穿越者占据的这个躯体和以前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完全换了个人。
皇帝现在精力充沛,永远不知疲倦。
根据贴身太监东方公公攥写的皇帝起居录东方祝现在只能偷窥。
皇帝常常从晨时六点批阅奏章到半夜子时二十四点,劳累一天后丢下毛笔立即跳到龙床上恩泽皇后和贵妃,有时候还需加上两位美婢才能尽兴·····
折腾到后半夜丑时三点,皇帝才昏沉睡去,只睡两个时辰,醒来又是生龙活虎锐不可当。
老宋头后来又进宫觐见两次,每次给皇帝把脉时,指间感触到的杂乱无章的脉象如辽东野草生长不负春光。
吾皇展现的神奇脉象,让这位行医多年自诩辽东第一神医神智错乱,甚至让老宋头一度产生了弃医从文的冲动。
陈圆圆过来催促就寝,刘招孙支吾两声,让美人先回去睡了,他拆开一份文登知县陈新发来的奏章,草草读了两行,眉头忽然皱紧。
武定元年十月三十日,盘踞在济南府城半年之久的流贼残部被大齐军民包围,内忧外困,走投无路之下被迫投降。
近卫十四军主力进入济南府城,泰安、莱芜、德州、滨州同时收复,山东全境皆入大齐。
当时济南州城内人口尚有四十万,虽历战事,城墙还算完整。
明太祖洪武四年,官府对济南城进行大规模整修,原本土墙变为砖墙,济南城周12里48丈,高3丈2尺,有垛口3350个,设有角楼、敌台、炮楼数座。
固若金汤,本可一战。
奈何流贼人心尽失,济南百姓不仅不帮忙守城,反而不断袭击流贼,再加上齐军摧枯拉朽,占据山东全境,并且放话说,若不投降,便屠戮全城,百姓更加惊恐,不愿协助守城,流贼失去战心,只得投降。
投降之后,大批流贼被送至招远、栖霞挖矿,他们的余生将在暗无天日的矿洞中渡过,掌家以上匪首共七十六人,皆被押赴府城南北大街,凌迟处死。
城州县豪商大户共计二百户,无论善恶,家产田地皆被抄没。
一起被抄没家产的还有府城中大小商户共计六百五十余家,私产全部充入大齐国库。
十一月初一日,皇帝发布诏令,临清州城被围期间,凡有资助明军、流贼者,无论青皮、商贾、官吏,皆以叛逆罪杀之。
十一月初二日,济南城西大明湖残荷败柳,一片凄风苦雨中,暴齐屠刀挥下,三千多叛逆人头滚落,大明湖血流成河。
然而数十万济南百姓却欢呼震天,还嫌吾皇杀人太少,因为按照《齐朝田亩制度,大齐所有子民都将分到抄家所得田地粮食。
山东境内的大齐民政官吏们已经提前准备定都事宜,早在十月初,齐鲁五府至济南府官道上,车马行人络绎不绝,大批粮草、木材、石料都被运往济南,用作兴建扩张新都做准备。
三千多名匠户被征调济南,冒着严寒开始扩建济南城墙。
十一月初八日,武定皇帝的行宫从临清州城搬到了修葺之后的济南德王府正宫。
德王府本为明太祖朱元璋封给他的重孙朱守谦的王宫,现在成了武定皇帝的皇宫。
德王府是紫禁城的缩小版,王府围墙与外城形成“回”字形,府中有承运殿、圜殿、存心殿;设正宫、东宫、西宫,规格形制一应俱全。面积约有紫禁城的三分之一,作为大齐皇宫规格明显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