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朗西斯科、东方祝、第一军参谋等人皆登上山头,跟随皇帝一起了解战况。刘招孙从复州大道迂回到乾家子,沿途观察建奴防御配置。
这时已是黄昏时分,第二军哨马狂奔而来,向皇帝汇报石门子高地战况,当听到说第二军伤亡已到叁百人时,刘招孙勃然大怒:
“陈新在哪里!邓长雄的主力兵团,交到他手里就成了发面团,叁四千人打两千个建奴都打不下来,回去告诉他,今夜攻不下石门子,朕就要他的脑袋!”
佛朗西斯科见龙颜大怒,在旁边低声劝道:
“神圣的大齐皇帝,恕臣直言,在这种地形上构建的堡垒,比欧洲最坚固的棱堡都要坚固,正面进攻难度恐怕会很大。”
佛朗西斯科在招远经历一番“磨砺”后,对生命、对宇宙有了更深刻认识,对皇帝更加忠心耿耿。
传教士现在不仅是刘招孙的大祭司,还是皇帝身边首席欧洲事务顾问,后来齐国“武帝之鞭”计划,也是出自佛朗西斯的手笔。注释2
消灭建奴朝鲜后,武定皇帝很快就要对付欧洲列强,弗朗西斯科早年游历欧洲各国,军事素养也算不错,通过此人来了解对手再合适不过,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刘招孙没有迁怒佛朗西斯科,他将目光投向烽烟四起的辽南大地,望着眼前连绵不绝的山峦,忽然开口道:
“敌人在金州大道,复州大道的防御较为薄弱。可以拊敌之背”。
虽金州路近傍,清兵寡少,其位置颇要冲,其金州街道通刘家店、石门子间,即来往其谷底,小山脉多横其左右。我兵为敌所瞰制,恐不便利。”
于是命蒲刚率一支队与石门子近傍清兵对峙,皇帝本人则亲率第一近卫军第一营、第二营避清兵眼,转出复州路,更逼石门子守军背后,于当晚发动袭击。
注:
1、姚锡光《东方兵事记略,见《中日战争(1),第34页
2、上帝之鞭计划:东齐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欧行动的代号。
发生于1631年6月22日—1639年1月沙俄及东欧地区,该计划由时任齐国近卫军第1训导官佛朗西斯科起草和指导,1629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玄奘计划”,后于1630年12月改为“上帝之鞭”。
武定二年叁月初八日,大齐军队在登陆,使辽南防线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镶蓝旗旗主多次向沉阳求援,不等清国皇帝派来援兵,齐军更勐烈的攻势随之到来。
齐军战兵在舰炮掩护下,梯次向旅顺南边阵地发起进攻,以叁轮排枪射击,清军则以漫天箭雨还击。
齐军燧发枪射程远在清军步弓之上,然而清军盘踞老铁山,占据地利,镶蓝旗和朝鲜弓手们居高临下,俯冲射击。
艾尔礼意识到自己难逃一死,索性孤注一掷,分出七八百步甲绕到近卫第一军后方,准备从背后抄袭齐军。
左右两路的齐军夜不收发现清军动向后,立即禀告各自主官。
陈新、蒲刚立即率近卫第二军、第叁军从老铁山左右掩杀,可能是黄昏时齐军战兵的怒吼和光线在甲胄上的折射,击溃了女真人的心理防线,也有可能是精度极高、射速极快的开原步兵野战跑的火力摧毁了清军战线。总之,当陈新蒲刚合围上来后,半年前还是所向披靡的清军镶蓝旗,彻底崩溃了。
刚刚冲到山麓小道上的真夷甲兵四散奔逃。两个牛录的清军被杀死大半,幸好夜幕降临,剩余的勇士趁着夜色逃回老铁山。
自此,老铁山清军再不敢轻易出击。
叁月初十日,齐军叁路围攻,攻克旅顺,镶蓝旗旗主艾尔礼逃入金州。
大军休整两日,十叁日,继续向金州进军。
金州的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旅顺半岛为渤海咽喉,而金州城为旅顺口门户。
“其地自金州斜伸人海,形如卷心荷叶卧波,金州角则荷蒂也,从金州向西南,愈趋愈狭,至南关岭而极,中宽不过六里,有若荷茎,为旅顺后路要隘。逾南关岭而西南,则地势渐张,亘西南面东北,作叁角形,山海依倚,磴道回旋,乃天然形胜。”注释1
此时驻守金州城镶蓝旗残部早已风声鹤唳,艾尔礼束手无策,只是让各牛录诸将:
“齐贼来路,速即安置地雷、炸药、据马,坚守,勿轻与战。”
希望仅仅依靠地雷、碰雷等物阻止齐军进攻,未免异想天开?
十八日,齐军前锋开始在大沙河架桥,准备进攻金州,刘招孙派陈新率近卫第二军一部、蒲刚率工兵及骑兵一部先发。
一为搜索敌情,二为修理道路,为后面六万大军北上沉阳做好准备。
二十二日,武定皇帝亲率第一军主力从貔子窝向金州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