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多为饱学之士,应当比我更清楚《郑伯克段于鄢这篇古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众人面面相觑。
长公主这样的比喻明显有失偏颇。
如今的掌握大权的广德帝不是什么公叔段,而长公主也算不上郑武公。
刘雨霏略显失望道:
“看来,你们的书都是白读了。”
长公主将手中翻看的《道德经拿起又放下,手持佛尘,语态超然:
“故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我好歹与刘堪一起相处十多年,知道我弟弟不是操切的人,如今他之所以这样咄咄逼人,就是要引蛇出洞,现在只要起兵或是违抗,便是中了他的诡计,便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都把自己当成了郑伯,其实有没有想过,你们才是共叔段?”
“只要比郑伯更有定力,共叔段未必没有胜算。”
刘雨霏接着道:“趁着我弟弟现在四面树敌,你们多方筹划准备,尤其与那些被裁撤的军官民政官,多多往来,等时机成熟,才可一战而定。”
“父皇在位时,曾经多次教导我说,所有战争,都是在开战前,就已经确定战争结果的。这便是上兵,伐谋。”
文臣武将纷纷拜服。
长公主有些倦怠的挥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以后若无重要事情,就不要轻易来东庄叨扰,有事告知长史便可,蓑衣卫可不是吃素的,若是把广德帝逼急了,不只是你们,连我,也是会被送进诏狱的。”
众人虽然各怀鬼胎,然而在反对广德帝暴政这件事情上,却是目标一致,所以自然就把长公主刘堪当成他们的精神领袖。
听完长公主教诲,各人徐徐退出庵房,离开了这片静谧安详的苏州别院。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第726章长公主的谋划
广德六年十一月初二日,南直隶苏州府东庄,竹树环绕,格调清幽。
一处僻静庵房内,大齐长公主刘雨霏神情坚毅,手捧一本散乱的书卷,目光徐徐扫视屋内众人。
一群黑色便服,身形精悍的武人恭敬站在周围,腰间皆佩戴火铳短刀。
庵房外传来喧嚣之声,一名近侍推门而入,走到长公主近前,低声耳语。
长公主闻言,脸色微变,放下书卷,长叹不语。
众武人面面相觑,半响才忐忑不安问道:“敢问公主殿下,是哪里的消息?”
“宁古塔。”
刘雨霏沉吟良久,有些无奈道:“广德帝派李菊英去了宁古塔,查抄罪臣,听说把蒲老将军的家人打死了。”
众人闻言,莫不震怒:
“什么?皇帝不是已经将人罢官了吗!为何还要斩尽杀绝?”
“蒲将军为大齐赫赫战功,没想到最后竟落得如此下场?”
“皇帝实在薄情!莫须有罪名查抄蒲家,是可忍孰不可忍····”
····
最后,几位近侍齐声道:“殿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起兵吧!我等愿追随殿下靖难安民!效彷明成祖靖难故事。”
一位文官也上前,跪倒在地道:“殿下,百姓怀念太上皇,如婴儿期盼父母,如久旱的土地期盼甘霖,传言广德帝并非太上皇亲生骨肉,他的这个皇帝做得名不正言不顺,普天之下,百姓都知道殿下您深受太上皇宠信,乃是先皇在这世上唯一的骨肉至亲。我朝男女平权,正所谓妇人可定天边天,当此非常之时,还望殿下能为天下苍生计······”
长公主挥手示意一众心腹稍安勿躁。
“诸位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