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不同点可能是,广德帝心怀仁慈——至少他自己标榜是这样的。
他自以为自己绝对干不出动辄屠戮几万人这样的暴行。
武人作为新政推行的重要阻挠力量,已被基本清除。
如今,帝国的心腹大患,由武人丘八,变成了自己的姐姐。
骨肉相残是所有问题的最终答桉。
长公主之所以能活到现在,并非因为广德帝心怀仁慈。
自从太上皇驾崩后,刘堪日日夜夜想得,便是除掉长公主,避免出现吕雉武则天故事。
之所以迟迟没有动手,并非不为,而是不能。
新政推行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变故,打乱了广德帝清理门户的进程。
蒲刚造反、辽东兵变,让年轻气盛的刘堪意识到,刘雨霏党羽众多,如果贸然将她杀死,只会得不偿失,给自己惹上无穷无尽的麻烦。
想要除掉刘雨霏,就必须除掉她的党羽。
于是,广德帝在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后,才敢流放长公主。
“没想到,朕的姐姐,振臂一呼,竟然应者云集,是朕小看她了。”
江南的士绅大户听说长公主刘雨霏准备恢复旧制,重新夺回他们的土地,纷纷上书广德皇帝,请求朝廷允许各地团练,为国杀贼,广德帝允许了。
慈圣太后与东太后不忍见儿女骨肉相残,最后一次劝说皇帝,刘堪不为所动,两位太后最后双双自缢于坤宁宫。刘堪听闻母后自缢,连夜赶往库宁宫,嚎啕大哭,厚葬母后,最后将两位太后之死归结为刘雨霏,以圣旨昭告天下,长公主刘雨霏死后,将不得入太庙。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第761章不入太庙
后世史学家喜欢将广德帝和逼死弟弟共叔段的郑伯作对比,用某种春秋笔法,赞扬大齐的第二位皇帝至纯至孝。
郑庄公明知弟弟与母后勾结,计划攻取郑国国都推翻自己王位,得知真相的他还是选择了原谅,只是将弟弟流放,将母亲姜氏软禁,并没有赶尽杀绝。
当然,也仅仅是没有赶尽杀绝而已。
千年之前的郑国国君,不仅憎恶他的弟弟,还差点害死了自己的母亲。
和这位不孝不悌的春秋君王相比,今上可谓至纯至孝。
无论对太后有着怎样的抱怨,自始至终,广德帝都保持着最基本的礼节。
他每天都会去坤宁宫给金虞姬和杨青儿请安。
各省进献紫禁城的水果菜蔬珍奇特产,李公公会按照广德帝嘱咐,第一时间送往坤宁宫,给两位母后享用。至于平日节庆,皇帝进献太后的礼物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两位太后对刘堪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不过看在刘堪如此孝顺的份上,也就没有过分计较了。
如果刘雨霏没有被叛军推上政治舞台,如果长公主野心没那么大,可以想象,在南京紫禁城,在皇宫深处,这样母慈子孝的场景会一幕幕上演,一直到两位太后老去。
可惜没有如果。
改变发生在长公主被流放均州后。
随着更多的刘雨霏党羽被逮拿、审讯,刘堪惊讶的发现,她的这位竟然有如此之大能量。
广德帝一度怀疑,连绵不绝的叛乱很可能和坤宁宫的两位母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