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接过细看,神色剧震。这八字正是边龙传递的暗语!他猛地抬头,那术士却已收拾摊位离去,融入人群,踪影不见。
当晚,李世民彻夜未眠。翌日清晨,他秘密召来心腹幕僚房玄龄,将黄纸交予其手:“此语何解?”
房玄龄略一思索,面色凝重:“‘鱼藏釜底’者,烹也,杀机已现;‘火起东南’者,乱始也。合而观之,恐有大事将发。至于携虎符之贵人……莫非是杨玄感派来的使者?”
“极有可能。”世民咬牙道,“昨日那人分明是在提醒我,机会就在眼前,若不抓住,便会永坠平庸!”
房玄龄劝道:“公子英明神武,固非常人。然起兵乃灭族之举,务必审慎。不如先暗中接触此人,探明诚意,再做定夺。”
世民点头:“你说得是。立刻派人查访那术士下落。”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那“术士”早已离开太原,重回刘炫纵身边。而刘炫纵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北上,奔赴雁门一带,寻找另一支潜在力量??当地豪强刘武周。
此人原为马邑郡鹰扬府校尉,因不满朝廷苛政,私自收容逃兵流民,聚众数千,隐然成势。若能将其纳入同盟,便可牵制突厥南下,保障太原侧翼安全。
五月十三日,刘炫纵抵达马邑,在一处山寺中与刘武周密会。
“你要我归附杨玄感?”刘武周冷笑,“他不过一介世家公子,空有名望,有何实力?我能自立为王,何必屈居人下?”
刘炫纵不慌不忙,取出一份地图铺开:“这是河北、山东、江淮各地起义军分布图。短短两月,已有十七处民变,攻破县城九座,斩杀郡守四人。而朝廷疲于应付,调兵缓慢,粮饷匮乏。与此同时,骁果军内部已有三百余名军官暗中效忠杨公,只待一声令下,便可控制洛阳禁军六成兵力。”
他又拿出一枚铜印:“这是我从大理寺狱中救出的一名旧吏所献,上面刻着‘御前密令’四字,内容是皇帝亲笔批示:凡涉嫌谋逆者,不必经刑部复核,可就地斩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连裴蕴都不过是他手中屠刀。今日杀别人,明日就可能轮到你我。”
刘武周盯着铜印,脸色渐渐阴沉。
“况且,”刘炫纵逼近一步,“你虽据马邑,然四面受敌:东有张须陀虎视山东,西有梁师都窥伺朔方,北有突厥颉利可汗随时南侵。你能守住一时,能守一世吗?唯有联合作战,方可立足乱世。”
最后,他抛出一句致命之语:“李渊已在太原厉兵秣马,杨玄感坐镇洛阳运筹帷幄。天下英雄皆动,唯君独坐山中,难道真想做个草头王,死后连名字都不入史册?”
刘武周霍然站起,久久不语。终于,他抽出佩刀,劈断案角,厉声道:“好!我愿率三千精锐归附,听候调遣!但有一个条件??将来论功行赏,我要做一方节度使,统辖河东北路!”
“可以。”刘炫纵郑重承诺,“只要你忠于大义,功成之日,裂土封侯,不在话下。”
六月初一,刘炫纵重返太原,在城外十里亭与李世民秘密会面。
这一次,无需伪装,无需隐喻。他直视这位年轻将领的眼睛,说道:“我知道你在等什么。你想要证明自己不只是李渊的儿子,而是能开创时代的男人。现在,机会就摆在你面前。”
他取出杨玄感亲笔信与虎符:“只要你们在七月十五之前举旗,洛阳方面将同时发动,切断运河粮道,迫使朝廷主力回援。届时,关中空虚,长安唾手可得。”
李世民接过虎符,手指微微颤抖。他知道,这一刻的选择,将决定他一生的命运。
“我可以答应。”他终于开口,“但有一个条件??若事成之后,杨玄感意图称帝,我必与其兵戎相见。这天下,不属于任何一个姓杨的人。”
刘炫纵笑了:“小哥早有预料。他说过:‘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私产。起兵只为清君侧,诛奸佞,还政于民。至于日后谁为主,当由群雄共议,贤者居之。’”
李世民深深看了他一眼:“好。我会说服父亲,七月十五,准时起兵。”
消息传回洛阳,杨玄感站在庭院中,仰望苍穹乌云翻滚,雷声隐隐。
“七月十五……”他喃喃道,“就是那一天了。”
李玄霸闻讯赶来,激动难抑:“终于要动手了吗?”
“是。”杨玄感转身,目光如炬,“传令下去:骁果军即日起进入战备状态,所有亲信军官秘密集结。同时,联络山东窦建德、江淮杜伏威,约定同一日期起事,形成四面呼应之势。”
他又写下三封密信,分别送往瓦岗翟让、河西薛举、巴蜀萧铣,皆以“诛暴君,清君侧”为号,号召共襄义举。
与此同时,裴蕴也在宫中紧急面圣,呈报各地叛乱愈演愈烈,请求皇帝暂停征辽,先平内患。然而炀帝勃然大怒,拍案斥责:“区区草寇,何足挂齿!朕百万雄师即将启程,岂能因些许骚乱动摇国策?传旨各地郡守,严加镇压,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于是,诏令如雪片飞出,酷吏横行,冤狱遍地。百姓愈加愤怒,反抗愈发激烈。
七月十一日,张衡督造的龙舟终于完工,停泊在洛水之畔,金碧辉煌,宛如宫殿浮于水面。炀帝大宴群臣,宣布将于十五日登舟南巡,实则准备顺流而下,亲赴辽东前线督战。
杨玄感得知消息,冷笑不已:“他要在十五日出发?好啊,那就让他永远也走不了。”
十四日夜,洛阳城内外十二处要害地点同时起火:粮仓、军械库、驿站、漕运码头……浓烟蔽月,火光映天。骁果军部分亲信趁乱打开城门,迎接外围义军入城。与此同时,李玄霸率领五百死士突袭皇宫南门,虽未能破入,却成功吸引禁军主力。
十五日凌晨,杨玄感身穿铠甲,立于城楼之上,手持长剑,面向东方初升朝阳,朗声宣告:
“皇帝无道,穷兵黩武,致使民不聊生,天地共愤!今我杨玄感秉承天意,举义旗以清君侧,诛裴蕴、张衡等奸佞,还我河清海晏!凡愿从者,皆为义士;凡阻拦者,视为国贼!”
钟鼓齐鸣,战鼓震天。洛阳城头,红旗猎猎,迎风招展。
而在千里之外的太原,李渊亦在晋阳宫前誓师出征,李世民一马当先,高举长枪,吼声如雷:“为了天下苍生,前进!”
暴雨倾盆而下,洗刷着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血与火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