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有什么可感叹的呢。
“刘清明同志是吧?手续我们收到了,你稍等一下,我们马上为你办理入职。”工作人员的态度客气了不少。
显然,介绍信上的职务,让他明白了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分量。
等待的时间不长。
大约半小时后,一张崭新的,带着红色封皮的工作证,递到了刘清明面前。
他打开看了一眼。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机械装备处,副处长,刘清明。”
下面还贴着他的一寸免冠照片。
从今天起,他正式成为了这个国家最核心经济部门的一员。
“刘处,您的办公室在三号楼二层。”工作人员指引道。
“谢谢。”
刘清明收好工作证,离开了人事司。
产业司所在的办公楼离着并不远,同样是一栋老旧的红砖楼,一共五层,连电梯都没有。
楼道里光线有些昏暗,踩在水磨石的地面上,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响。
他刚刚走到二楼的楼梯口,就看到走廊里站着好几个人。
这些人穿着打扮都十分得体,一看就是干部模样。他们或站或坐,脸上都带着一种焦急而又耐心的神情,时不时地朝着走廊深处张望。
刘清明注意到,尽管疫情如此严重,春节也才刚刚过去,但已经有外省的领导干部,不远千里地赶来京城,在这里“上门蹲守”了。
这就是发改委的能量。
一个项目的审批,关系着一个地区未来几年的发展,关系着无数人的饭碗,也关系着主政官员的政绩。
没人敢怠慢。
刘清明从他们身边走过,正准备寻找机械处的牌子。
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风尘仆仆的男人,忽然站了起来,快步走到他面前。
或许是看刘清明太过年轻,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工作人员。
男人脸上挤出热情的笑容,拉着他问道:“小同志,你好,打扰一下。”
“请问,刘处什么时候能回来?”
刘清明愣住了。
刘处?
他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对方口中的“刘处”,可能就是自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有些错愕地看着对方。“您是?”
“哦哦,你看我这记性。”男人连忙从口袋里掏出名片夹,抽出一张递过来,“我叫陆荣炳,宁远省工业厅的。”
刘清明接过名片。
“宁远省工业厅厅长,陆荣炳。”
一个正厅级的干部,竟然在这里堵着门,还对自己这个“小同志”如此客气。
刘清明心中愈发觉得怪异。
“陆厅长,您找刘处有什么事吗?”他不动声色地问。
“哎!”陆荣炳一拍大腿,满脸的愁容,“还不是为了我们省里奉机集团打算收购德国西斯公司的事情。”
“这项目,我们调研了两年,省里市里都高度重视,部里也都过了会,可就卡在你们计委这里,说是要等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