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梦魇降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 第678章 联手(第2页)

第678章 联手(第2页)

“就像阿原,他也曾恨过命运让他生病;他也曾在深夜祈祷你能忘了他,好让你轻松一点活下去;他也曾羡慕那些健康的男人可以牵着你的手走在街上……这些念头,都被你删除了,因为你只想记住他的好。”

林知遥心头剧震。

是的。她在重建拟态体时,本能地剔除了所有负面片段??那些痛苦的呻吟、临终前的暴躁、对治疗的抗拒、对未来的绝望。她以为那是保护,是对爱的净化。但现在她懂了,那其实是**篡改**。

“真正的告别,不是留住一个理想化的幻象。”少年的声音渐远,“而是承认:我爱的人,也曾是个不完美的人。而我依然爱他。”

话音落下,少年的身影开始淡化,连同那封未寄出的信一起,化作点点星芒,顺着河流逆流而去。

林知遥猛然睁开双眼,发现自己仍坐在梦启树下,天边已泛起鱼肚白。但她知道,刚才的一切并非幻觉??她的左手掌心,多了一枚小小的蓝色发圈,材质似丝非丝,似光非光,触之温润,像是由记忆凝结而成。

她将它轻轻戴在手腕上。

这一刻,她不再仅仅是“执灯者”,而是真正成为了**渡魂人**。

---

三天后,第一座“残忆馆”在云南校区地下三层秘密启用。这里不接入公网,也不对外开放,仅限通过心理评估与伦理审查的哀悼者进入。整个空间呈环形结构,中央是一面巨大的液态镜墙,表面不断浮现模糊的人影与断续低语。参观者需佩戴特制脑波调节器,只能被动接收信息流,禁止任何形式的情绪反馈或互动行为。

林知遥亲自带队培训首批引导员。她们的任务不是安抚,而是**提醒**:“你看见的,不是真实的亡者,而是他们心中未曾实现的另一面。请勿试图回应,只需观察、记录、理解。”

首日开放,便有一位母亲申请入馆。她的儿子死于车祸,年仅十九岁。她坚持认为孩子一生顺遂、阳光开朗,从未有过阴暗想法。可在残忆馆中,她看到了另一个儿子??蜷缩在宿舍床底,手里握着抗抑郁药瓶,对着手机屏幕写下:“爸妈,对不起,我撑不下去了。”那一幕让她当场崩溃,跪地痛哭。

出来后,她抱住林知遥,声音颤抖:“我一直以为他是笑着走的……可他其实很苦,对吗?”

林知遥轻轻拍着她的背:“但他仍然爱你。即使痛苦,他也从未后悔成为你的孩子。”

女人泣不成声。

这就是残忆馆的意义??不让任何人再以“美好幻想”逃避真相。唯有直面那些被压抑的可能性,才能让哀悼变得真实,也让生者获得真正的自由。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仍有零星的意识反噬事件发生。一名日本老人在梦中见到已故妻子,醒来后坚称她还在厨房做饭,连续三天拒绝进食,直到引导员介入进行认知重置。印度某村庄集体出现“祖先归来”幻觉,引发小规模骚乱,最终靠临时部署的梦频干扰装置才得以平息。

苏芮每日汇总报告,眉头越皱越紧:“我们打开了门,但外面的世界还没准备好接住这些东西。”

“那就教他们。”林知遥坐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从学校开始,从小孩教起。让他们从小就知道:死亡不是消失,而是转化;亲人不会回来,但他们留下的矛盾、挣扎、未竟的愿望,会以另一种方式活在你心里。”

她翻开日记本,那行淡青色字迹依旧清晰:

>**“以血为契,以忆为桥,执灯者可渡幽冥。”**

如今她明白了,“血”不只是血脉,更是情感的延续;“忆”不仅是记忆,还包括那些未曾言说的情绪碎片;而“执灯者”,并非掌控生死之人,而是敢于凝视黑暗,并愿意为之点燃微光的凡人。

---

一个月后,梦语学校迎来第一批国际交流生。来自德国、巴西、肯尼亚的孩子们围坐在礼堂内,听林知遥讲述“共感仪式”的原理。

“你们每个人都会做梦。”她说,“有些梦让人快乐,有些梦让人恐惧。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某些梦,其实是别人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口气?”

孩子们睁大眼睛。

“比如你梦见爷爷教你钓鱼,可现实中他从未带我去过河边。那可能是他内心深处的愿望,是他没能实现的父亲梦。又比如你梦见妈妈对你笑,说‘别难过’,可她去世时你根本不在场。那或许不是她的声音,而是你自己潜意识在安慰你。”

一个小女孩举手:“那……我能跟他们在梦里说话吗?”

林知遥摇头:“不能。因为一旦回应,你就不再是倾听者,而成了创造者。你会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空白,最终造出一个只存在于你心中的‘假人’。这不是重逢,是囚禁。”

教室陷入沉默。

片刻后,男孩低声问:“那我们该怎么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