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的饭馆通北宋起点中文网 > 288 同行探店(第3页)

288 同行探店(第3页)

**“此法源自吴记,传于万民。炊者仁心,古今同照。”**

阿满看完,久久无言。

她走进厨房,打开橱柜,取出那只珍藏已久的瓷罐??里面装着从北宋带回的一撮灶灰。据师父说,那是唐末一位高僧留下的“薪火种”,只要混入新灶,便可引燃千年不灭之焰。

她将灶灰缓缓倒入炉膛,与今日的柴火融为一体。

火苗跳了一下,忽然转为青蓝色,温度骤升,竟不灼人,反生暖意。

小禾惊呼:“阿满姨,火变了!”

阿满微笑:“不是变了,是认亲了。”

当晚,她写下新的一页账目:

>“甲辰年六月初九,

>渡者三百二十一人,遍及二十八省;

>暖灯厨房四十九处,皆以心传火,非令而行;

>林研究员辞职南下,创办‘无名食堂’,专供失独家庭;

>北宋吴记来信,言城东新坊生意兴隆,每日施粥百碗,夜半仍有锅釜自鸣;

>最奇者,昨夜火变青蓝,疑为古今灶火相融。

>师父曾言:炊事之道,贵在‘诚’字。

>今日方知,诚之所至,时空亦为之开路。

>吾辈所行,并非创新,实乃归本??

>回到那个‘一人做饭,众人围炉’的最初年代。

>那时没有高楼,没有网络,没有身份与标签,

>却有最真的笑,最暖的饭,和最长情的陪伴。

>或许,文明真正的高度,

>不在于飞得多远,

>而在于能否让每一个跌倒在泥泞中的人,

>抬起头时,还能看见一盏为他亮着的灯。”

笔落之际,铜铃三响。

叮??叮??叮??

清越悠长,如歌如诉。

门外,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又喊了一声:“娘,饭好了!”

屋内,阿满揭开锅盖。

蒸汽腾起,模糊了她的面容,也模糊了时间的边界。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宋汴梁,晨雾弥漫,吴记新址的灯笼依旧亮着。

学徒舀起一勺面汤,轻轻吹凉,递给一位盲眼老琴师。

“趁热吃。”他说。

老琴师喝了一口,忽然笑了:“这味道……像极了我小时候,姐姐在灶前哼歌的样子。”

窗外,朝阳初升。

灶火不熄,铃声隐隐,饭香如河,流淌千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