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二公子,这些人,如何处置?”张春华问那文人。
她记忆一向好,虽然当然只是隔着门缝一望,没能看清这位司马家二公子的样貌,但是周生都喊他名字了,司马懿这个名字,阿父当初可是夸过的。
能抓住青红山上的黄巾余孽,靠的就是这位二公子的计谋。
司马懿听少年语气,似乎认识自己,心中疑惑,他正待说话,却见张春华身后的官道上有人急速骑马而来,口中高呼:“仲达!周生!”
司马懿闻言望去,惊讶不已:“先生!”
那马片刻便停留在了两人面前,马上的中年文士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大老远他见有人拿着刀对着司马懿,还以为周生已经对司马懿下手了。
结果凑近一看,这少年并非周生,且气息祥和,不似要人命的模样,这才大松一口气。
“胡先生怎会来此?”
“我听闻周生召集了一群同乡汉子,想要害你,立刻马不停蹄向西赶来,你有没有事?那周生可有伤着你?”中年文士喘了口气,从那高头大马上跨了下来。
“先生莫虑,懿得这位少侠所救,并无受伤,”司马懿说道。
中年文人看向司马懿道谢的人,面露惊讶之色。
这竟是个小少年,看上去不过总角之龄,其眉目精致细腻,手提一长刀站在那儿,一番气度令人见之眼前一亮。
中年文人忙对他道谢:“多谢少侠救我这学生一命,少侠大义胡昭感激不尽。”
小少年摇摇头:“我并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司马二公子与我有旧,救他是应当的。”
两年前张汪因司马懿的计策而生官,两年后司马懿遇险,她又怎能明知有能力而袖手旁观呢?
张春华想到自己耽误得也够久了,该启程赶路去,阿父阿娘还等着她搬救兵,再说一会儿天黑没了落脚之处可不好。
于是张春华向他们歉意道:“我如今身负要事去往温县,情况紧急不能留下陪同实在抱歉。我看这些人与你们有恩怨,之后还劳烦两位自行商议如何解决,事不宜迟,我先走一步了。”
胡昭自称为司马懿之师,自然是长辈,在他说出“我学生”三字时,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司马懿面露惊讶之色,随之被喜悦所代替。
在此之前,他们虽亦师亦友分外投缘,胡昭却从未正面承认过他们之间的关系,司马懿有拜师之心,可他不确定胡昭的想法,又实在敬仰他,不敢贸然提出。事实上,胡昭已经教了他不少东西了,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如今得他亲口承认,司马懿怎能不惊喜?
而胡昭也以长辈的身份接过了张春华的话茬,对她说道:“少侠言重了,耽误少侠时间是我们的不是,少侠请便。”
张春华转身,去往枣红马身边,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