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的饭馆很美味完整版 > 285 夜深灯火上樊楼(第3页)

285 夜深灯火上樊楼(第3页)

她顿了顿:“我们不做连锁,因为亲情无法复制;不搞融资,因为人心不该标价;不要扩张,因为温暖必须亲手传递。你可以用资本买下千万家店,但买不到那一声‘趁热吃’里的牵挂。”

周维脸色铁青:“你这是反智!时代在进步,你们却困在农耕文明!”

“或许吧。”阿满微笑,“可你也看见了,这碗粥,比你的PPT暖。”

她起身,指向院中芝麻田:“那些种子,是我师父一粒粒种下的。它们不会一夜成林,但只要根扎得深,风吹不倒,雨打不垮。你要的数据,不在表格里,在每一个重新开口吃饭的人眼里。”

周维猛地站起,摔下名片:“我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现代化!”

他转身离去,背影决绝。

当晚,阿满召集全体成员开会。她把周维的话原原本本讲了一遍,最后问:“你们怕吗?”

沈厨子摸着花白胡子笑:“怕啥?当年朝廷都要收编咱们,不也挺过来了?”

苏兰从西北来电视频:“要是哪天我们都开始打卡上班、按绩效分红,那才是真完了。”

陈实的声音从西南传来:“铃声食堂昨晚来了个投资人,说要包装成文旅IP。我摇铃请他喝了碗凉茶,他就走了。”

众人哄笑。

阿满看着屏幕上的张张笑脸,缓缓说道:“他们会来的,还会再来。因为他们不懂,有些火,不是为了照亮利润表,而是为了温暖人心。”

她举起手中茶杯:“敬师父,敬每一口热饭,敬永不熄灭的灶。”

“敬渡者。”众人齐声应和。

三天后,《南方都市报》刊发深度报道《谁在守护百姓的胃???探访“民间食医总堂”背后的故事》。文中详细记录了边疆哨所的“强军馍”、山村老人的“南瓜饼回忆疗法”、戒毒青年的“厨师重生路”……文章结尾写道:

>“在这个追求速度与变现的时代,仍有一群人固执地相信:一顿饭的时间,可以治愈十年孤独;一句‘趁热吃’的叮嘱,胜过千言万语的心理咨询。

>他们不上市,不融资,不营销,却拥有最忠实的‘用户群体’??所有曾被一碗热汤接住的灵魂。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民生科技’:以人为本,以心传火,以食载道。”

文章引发全网热议。“#原来吃饭也是一种修行#”登上热搜榜首。无数网友晒出自家厨房照片,讲述亲人做饭的往事。更有数十名年轻厨师联名申请加入食医站,誓言“不做网红店,只做暖心饭”。

而那位周维研究员,一周后悄然出现在吴记门口。他没带助理,也没拿录音笔,只是默默排队,领了一碗白菜豆腐汤。

喝完,他掏出钱包递钱。

阿满摇头:“今日施粥,不收银。”

他坚持留下五百元捐款。

阿满接过,登记入册,抬头问他:“明天还来吗?”

他沉默良久,低声道:“我想学切萝卜丝。”

阿满笑了,递给他一条蓝布围裙:“从今天起,你也是学徒了。”

春寒料峭,吴记的芝麻田却已冒出新芽。晨光中,一群少年正在翻土、播种、浇水。他们中有城市白领、退伍军人、失业青年,如今都是新一代“渡者”。

院中铜铃轻响,蒸腾的饭香飘出院墙,融入市井烟火。

炊烟升起的地方,永远有人等着你说一句:“来,趁热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