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侯问:“我膝下四?子,三个是镜山启蒙,你说说,我四?个儿子孰优孰劣?”
幕僚进?谢家的头三年,给谢大当老师,因教得好,靖海侯又续弦了,干脆提前让谢二到前院,又教了数年。
谢玄英自?小进?宫,在?家的时候不多,可一?样?要读书,但他念的少,不久之后,幕僚就建议靖海侯带他回?苏州,拜晏鸿之为师。
等到谢四?,不好意思,幕僚已经从私人教师变成了私人参谋,不教书了,可也是自?小看着他长大,对谢家的四?位公子了如指掌。
二十多年主宾,着实不必多客套。
幕僚道:“大公子外粗内细,审时度势,二公子勤勉坚忍,克己守礼,三公子少年英才,非池中物,四?公子跳脱了些,却也孝顺。”
——老大能?自?力?更生,但魄力?有限,缺乏开拓的本事,老二有礼法庇护,名正言顺,自?己也够努力?,奈何缺了点资质,老三早晚成大事,老四?不太行,留家里看着吧。
靖海侯一?声长叹。
“贵州之事,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他推心?置腹,“镜山给我出出主意。”
幕僚道:“东翁开了这口?,心?里其实早有定论?。”
靖海侯不语。
“兄弟如树木,同气连枝,但若旁支长成,也到了分根的时候。”
幕僚望着案头的一?株盆栽,几乎明?说,“届时,疑难自?解。”
假如分支抢夺养分,让其余枝蔓无法生长,就要剪掉,但如果有分根的机会,就不该错过。
说到底,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靖海侯默默思索许久,终于颔首:“都是我的亲生儿子。”
*
父子连心?,虽说没?有刻意商议,但谢玄英还是和亲爹打出了一?波完美?配合。
谢玄英一?封封上奏,大意是:我清理好驿道了,请朝廷派人。我训练好一?批新兵准备下放了,请朝廷派人。我接到湖广支援的粮草了,你们快派人。
表面上看,一?切井井有条,让担忧贵州混乱的人松了口?气。
可懂行的人却看得焦急。
养军队要钱的。
光吃饭不干活,每天两顿饭也不能?少。
曹次辅自?然而然地提出建议:朝廷必须抓紧时间,最好就近选人,最多半个月内必须赶到贵州上任。
皇帝认可。
跟着,靖海侯盘点了西南的情况,提出数个接手的人选。
第一?人选肯定是昌平侯。他儿子陷在?那里,肯定愿意,但夏季是倭寇活动的高峰季节,六月初,他就去了山东打倭寇,分不开身。
没?有为私情耽误公务的说法。
冯四?失踪至今,昌平侯夫人进?宫找太后哭过,但昌平侯本人一?声没?吭,活似没?有这件事儿。
皇帝不愿乱动海防,当没?看见?。
其他的人选,各有各的缺陷,不是有爵位没?能?力?,就是听说有能?力?,但皇帝认都不认识。剩下善战的将领,都在?北边。
西北不能?撤,河套那边不太愉快,东北不能?撤,鞑靼虽然安分了,可建州和其他蒙古部族总要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