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孟夫子指的是哪位诗人? > 第6部分(第3页)

第6部分(第3页)

这里是汉初贾谊被谪的地方。贾谊是个有志向有才华的人,二十多岁做博士。提出了一套政治改革主张。文帝刘桓不能用。奸臣排斥他,贬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素来钦佩屈原,引屈原为知己。他悲叹自己的遭遇,无限怀念这位楚国的爱国诗人,遂在此作《吊屈原赋》,情真意切,投入湘江中以凭吊屈原,令后人感动。

想起屈原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之精神,孟浩然亦感怀痛惜不已。一阵凉意袭来,他悲戚万分,遂又暗自吟道:

瘴气晓氛氲,南山复水云。

鲲飞今始见,鸟坠旧来闻。

地接长沙近,江从汨渚分。

贾生曾吊屈,予亦痛斯文。

九月九日,到了洪州龙沙。正欲靠岸小憩,忽听有人叫道:“船家,能行个方便吗?”

孟浩然回头一瞧,只见岸边两个书生模样的青年人正朝舟工挥手。

“请问二位客官意欲何往?”舟工反问道。

“天下遨游,哪儿都行啊!”其中一位信口爽快答道。

“可是,我这船已被几位公子雇下了,行不行得问他们。”舟工笑道。

孟浩然定睛一看,岸边那两个青年人,不过二十出头,眉清目秀,一副书生模样。刚才听他们说话豪爽,快人快语,心中已生好感,便对舟工道:“船老大,就让他们上来一起同行吧。”

王迥和王士源也巴不得人多热闹。

二人纵身一跃,上得船来,没等孟、王三人开口,其中一人便自我介绍起来:“本人王昌龄,字少伯,家住京兆长安。这位是江东才子,我的好友刘慎虚,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新吴县奉化乡人……”

“好友不假,才子就过奖了。三位公子别听他的。”刘慎虚友好地白了王昌龄一眼。

“你就是那个幼时聪颖,九岁就会写文章,上书朝廷,被授予‘童子郎’称号的刘慎虚?”孟浩然问。

“鄙人正是。”

“久仰久仰!山人孟浩,字浩然,这厢有礼了!”孟、王三人一起站了起来。

王昌龄一听,赶紧拱手还礼:“久闻先生大名。浩然兄,少伯有眼不识泰山,失礼了,且受小弟一拜!”

“彼此彼此。吾等兄弟不必拘礼,否则,就生分了。”王迥道。

“仁兄所言极是。”王昌龄听了转身笑道:“全乙老弟,今日能与三位公子同船过渡,真乃三生有幸。赶紧买酒去!”

异乡巧遇,诗友相逢,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刘慎虚大喜,随即上岸买了几瓶好酒,上船与大伙儿聚会畅饮。孟浩然当然也非常高兴,酒至半酣,便吟道:

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

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

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

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刘慎虚亦诗兴顿浓,一种绵长的友情,寄寓于水长天阔的遥望之中: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听着孟刘二人彼此之间一唱一和,王昌龄道:“你二人诗风及意境颇为相近。清微淡远之中,有幽深拗峭之趣。浩然兄不愧为大手笔,诗虽冲淡而有壮逸之气,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全乙老弟也不错,于孟之外自辟蹊径,诗意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

“精辟、精辟!”王迥和王士源听了皆击掌叫好。

刘慎虚放下酒杯,问道:“浩然兄,此地我比较熟。我带你们去南康游历几日如何?”

孟浩然道:“那就有劳全乙老弟了。”

刘慎虚兴致勃勃:“自古以来,南康就是沟通中原和南粤的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其境内的赣石滩有十八险滩,尤以小湖洲旁的天柱滩为最险。”

果然,天柱滩有三座石峰暗伏中流,浪涌如山,震荡心目,行舟三折方过。大家心里都紧张得捏着一把汗。孟浩然不禁对舟工高超娴熟的驾船技术佩服的五体投地。

船工谦逊地说:“多亏今日遇水涨,方可避天柱之险。平日里凭吾等本事可驾空舟闯滩,载货的重船则是断然不敢过的。”

行不多时,只见在小湖洲与大湖洲之间的江中,横卧有一形如人状的巨大“石人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