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号裕民。
京都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
49年开国大典所用的旗杆和自动升降装置,由他亲手设计完工……
这是他的资料?
有观众回过神来,这才明白原来这个故事居然是真实存在,而不是被捏造出来的。
所以当年升国旗的时候,确实遭遇到了这么多问题?
年轻一辈迫切想知道这事的答案,老一辈浑浊的眼睛里却满是泪水在不断转动。
而随着林远兴奋地高高跳起。
一行白色的字出现,印证了他们的猜想:本故事源于真实历史事件。
《前夜》就这么在他们的感动和自豪当中结束。
但在那一刹那,很多观众完全没回过神来,他们觉得没有看够。
甚至明明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
可很多人却发觉,时间仿佛嗖的一下就过去了,而且刚才那个单元,和他们以前看到的主旋律完全不一样。
甚至于要是没人说这是主旋律,他们都不会意识到。
也就在他们回味着《前夜》,感慨国内主旋律电影居然拍的这么完美的时候。
又一个单元出现。
不过这一次,原来的毛笔已经变成了钢笔。
数字的1949也变成了1997。
这两个数字几乎所有华国人都知晓,也在敏锐的感触中,把脊背挺的笔直,那是自豪。
因为一个是开国大典。
另一个,则是港城回归!
庄严肃穆的现场。
一脸坚毅的升旗手。
掐着表看着时间的领导。
还有那目光不善的外国人。
以及等待着港城回归的港警。
他们都在盯着表,在飞机滑过港城上空的一刹那,期盼着祖国领土的《回归》。
《前夜》之后,《回归》接上。
钟兴回神,然后四处看了看,陡然间他发现整个影厅的人数好像变多了。
是多了吗?
他忍不住开始用视线去数。
还真的多了,刚才不到十个人,现在有十多个,好些人是被朋友叫过来的。
没赶上前夜,但至少有回归。
相较于前夜的开国大典,回归的剧情就是港城回归。
不过薛小璐的拍摄风格跟钟兴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习惯以小见大。
后者则喜欢用好几条线,将人物和故事串联起来,还习惯于在台词中添加些耐人寻味的话。
就比如故事开篇的修表老头,在和自己的港警媳妇交流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