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还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民间排雷能手,就是为了应对眼下这种情况。
黄坤一看到卫国叫来狙击手和排雷兵,立刻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先用狙击手压制暗堡里的敌人,再让排雷兵清除阵地周围的地雷,为后续进攻扫清障碍。
随后,
两个狙击手和黄坤三人迅速占据了一处地势较高的位置,居高临下地紧盯着暗堡的各个射击口。
只要有敌人敢露头,就立刻开枪,绝不给他们任何反击的机会。
另一边,卫国则带着排雷兵来到阵地前方的开阔地带。
他凭借着上一世的记忆,以及神识的作用,精准地指出了每一颗地雷的位置。
排雷兵们则按照卫国的指示,小心翼翼地挖掘,将一颗颗隐藏在泥土里的地雷安全取出。
卫国清楚地记得,上一世在这个节点,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地雷,
让我军不少战士被炸得人仰马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一次,他绝不能让悲剧重演。
在卫国的精准指引和先进狙击步枪的火力支援下,
我军不仅成功解决掉了敌人的明堡和暗堡,
还安全清除了阵地周围的地雷,战斗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然而,驻守在此地的安南军346师246团及851团的一个营的营长,
也并非等闲之辈。眼看前线阵地失守,他立刻带领残余部队撤退到了朔江县城,
企图依托县城的有利地形负隅顽抗。
为了阻挡我军进攻,
安南军在朔江县城的城墙上修建了大量碉堡、战壕等防御设施,密密麻麻的射击口对着城外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他们还在城墙外围布置了大量地雷和铁丝网,形成了一道看似难以突破的防线。
20日凌晨,天还蒙蒙亮,黄坤率领的364团就按照上级命令,向朔江县城发起了首轮进攻。
2营担任先头部队,战士们士气高昂,一路上高歌猛进,很快就推进到了县城外围。
可就在他们突进到距离朔江县城不远的公路地带时,突然遭到了安南军的合围。
由于公路两侧地势开阔,没有任何遮挡物,我军战士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伤亡逐渐增多。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黄坤只能下令暂时撤退,带领部队退守至公路旁的低洼处,等待后续支援。
20日当天,我军指挥部经过紧急商议,再次制定了进攻朔江的作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