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司慢慢招齐了十几个业务员,一张密织的大网,开始向县南砖厂笼罩上去。
“哗啦……”
一张大网扑向了鱼塘。
赖子他们兴奋坏了。
“拉,快拉……”
“有鱼,可真不小啊。”
不止赖子,产业基地的人,还有不少村民,正围着鱼塘开始捕捞打鱼。
庄稼地里的玉米,大豆已进入秋收,产业基地的鱼塘也到了收获的日子。
一网兜下去,金黄色的草鲤鱼随着渔网越拉越近,如烧开的热水一样翻滚着。
渔网拉上来,几个人提着水桶扑了上去,大都是两斤重的,运气好了,能捕到一两条三四斤重的。
“乖乖,鱼塘大丰收,还不到一年,能长这么快。”
“这一大塘子,得卖不少钱。”
“承包食堂的几个人,终于能见到钱了。”
鱼塘由于周期长,不需要怎么操办,被张国全承包给了几个村民,挣不挣钱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改善产业基地的环境,不至于一个个大坑空在那,刮风下雨的时候,遭殃的还是产业基地。
虽说只是承包给几个人,不乏很多看热闹的人来帮忙,抓鱼是男人的快乐,站在岸边看也是满足。
见者有份,承包的村民给帮忙的人,一人分了一条大鲤鱼,之后拿到镇上卖。
卖来的钱,有一部分是承包费,要交给张国全的。
承包的村民带着钱,来到东地的荒滩上,找到了正在掰玉米的张国全,杨建民也在。
这次没让大金牙来,他和杨建民就把庄稼收了,收了他这边的,还要去杨建民的庄稼地里一块帮着收。
杨建民有六亩地,不算多,两个人辛苦点,互相帮忙。
“国全,来给你送承包费了。”
张国全听到地头上的喊声,扔下手里的玉米棒子,猫着腰钻出玉米地:“杨伯,地里收的咋样了?”
“娃子收着呢,这不,刚卖了钱,先把承包费给了。”
“这急啥,先紧着庄稼。”
“欸,拿着,你给我们鱼塘承包,额外多赚了一笔钱,大家伙感激着嘞,这不,专门挑了一条最大的鱼。”
张国全看了一下,足有四斤重。
“杨伯,你们喂的挺好,这么大的鱼。”
“嗐,一个塘子也没几条,其它的都是两斤重,也不知道这条吃了啥,愣是长的喜人,嘿嘿。”
张国全跟着笑,丰收的季节,大家伙都高兴。
“这样吧,今年的承包费不用给我了。”
“啊,这咋行,不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