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类是以木材制成,多为敲击乐器,例如柷和敔。
匏类乐器是以匏(葫芦)为共鸣器,属于吹奏乐器,例如笙和竽。”
说到这里,她突然轻笑一声。
网友:不是,主播这有什么好笑的吗?说出来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呀!
网友:就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网友:我们也想听,这两个乐器到底有什么特别的让你觉得很好笑,说出来也让我们笑笑呗!
“说到这里,我想到华夏有一个成语叫做滥竽充数。”
她轻轻一笑,继续讲道:“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竽合奏,每次都要让300名乐师一起吹奏。
有一位南郭先生他根本就不会吹竽,却趁机混进乐师队伍里,装作吹奏的样子,靠着集体演奏的掩护,领了很多年俸禄。
后来齐宣王去世,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
齐湣王不喜欢合奏,更爱听乐师单独吹奏。
这位南郭先生知道自己再也混不下去了,就偷偷溜走了。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网友:那个齐宣王这么蠢的吗?
网友:他都能当上君王,应该不是蠢吧,只是他不在乎罢了。
网友:有可能人家齐宣王就是喜欢人多热闹。
网友:不过那位南郭先生的心理素质倒是很强了,胆子也挺大。
网友:我就想问,他旁边的乐师难道听不出来吗?
网友:可能人太多,没注意呗!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
最后是竹类乐器,是以竹子为材质,多为吹奏乐器。
例如笛、箫、篪、管。”
阴丽华边介绍,每一样乐器她都演奏了一段让大家欣赏。
网友:这些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都好好听,各有各的特色。
网友:是呀,真没想到呀,咱们现在好几样乐器跟里面的几个长得挺像,但是演奏出来的音乐却没人家好听。
网友:唉!
先辈们能从蓝星逃出来就已经是万幸了,当年飞船的空间那么紧张,乐器肯定是不会让带的,咱们现在许多流传下来的乐器,都是当时先辈们凭着记忆造出来的,肯定与原本的有出入。
网友:光看这么多的乐器,就知道我华夏文明是多么的辉煌啊!
网友:好羡慕古时候的人,能听到那么多好听的音乐。
再听听现在的音乐,就跟咱们现在喝的营养液一样,味道再多也就那样。
网友:楼上的你可真会比喻,我喝营养液就跟喝药一样,每天完成任务,让自己不饿就行了。
网友:我也……可是餐厅的美食那么贵,偶尔吃一次还可以,天天吃不起呀!
网友:隔壁不是还有美食直播吗?等回头我就去看回放。
网友:现在是音乐课,别老想着吃行不行?被你们说的我都饿了。
接着阴丽华来到一架古琴前坐下,弹了一首《高山流水》后,就开始讲解古琴每一个部件,如何制作。
每根琴弦的发音,弹奏时的指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