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晚的去处呢?
唉,大不了,再露宿一回街头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游荡到一家招待所门口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拉客的领了一个挎着包的旅客过来。
那旅客看了看门口牌子上的价格表,皱了皱眉,往回就走。
喂,你怎么不住了?
你这里是15元的,你不是讲有8元的吗?
8块的有哇,我带你去……
一个念头忽地冒上来,我赶忙紧跟上去。
穿过了两条街,拐了一个弯,我跟着他们进了一个大院。
“明星旅社”的牌子赫然高挂。
负责登记的是一位大姐,五十开外,我递过身份证,说,我晚上没有钱交房费,能否用身份证抵押一个晚上,明天我朋友会送钱来……
你是下园的?对方看了看身份证,问我。
她也知道下园?我疑惑着点了点头。
你知道暨春现在住哪里吗?她又问。
哦,暨春已经盖了新房子,搬到三队坪那里去了……我答道。
暨春早年是我的邻居,又是同一个生产队的,我们两家当年只隔着一条巷子。
您怎么知道下园?我忍不住问道。
哦,以前我在你们村插队,就住在暨春家里……你是大水的弟弟吧?都这么大了……她说,声音里含着几许亲切。
原来,20世纪70年代有不少福州的知青,到我们村插队落户,我还记得我的家里也住进了两个女知青。
偌大个福州城,竟如此机缘巧合……
当天晚上,我很顺利地住了进去。
洗了把脸,上街买了一包一块钱的方便面,倒了一杯水,我在旅社的阳台上干嚼起方便面来。
这是三楼的阳台,能看到外面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车流。
一边嚼着干面,一边想着今天的遭遇,我忽然“哈哈哈”地笑出声来……
今晚不必露宿街头了!阿弥陀佛……
第二天上午八点半,我赶到汽车站候车大厅时,一排座位上站起一个人来——是张霖。
我们在座位上坐了下来。张霖掏出200元钱,递给我,说:还好,我去年底退伍时,发了一点退伍费……
第十五章 漂泊在北京(2)
原来,这三年里,她去当了兵,年底才退伍回来。
三年多不见,经历过部队洗礼的霖子,清秀的脸庞透出成熟的风韵。
我谈了这三年里我的一些遭遇,也说了去北京的目的——想去大学里旁听哲学和中文。
谈话间,我偶然提及了北大哲学系出身的著名作家周国平,霖子说,她也很喜欢周的作品,很有哲学味道。
说不定在北京还能见到周国平呢。我说。
那可太好了,别忘了让他签名哟……霖子说这话时,显出了几许调皮。
最后,霖子翻起了口袋,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总共还有30多块钱。
她把其中原30块钱递给我,我连说不要,200块钱够了;她硬是把钱塞在了我的手上。
我留几块钱坐车回去就成了……你走的时候,我就不去送了;到了北京,可要多照顾自己,身体最重要……霖子说这话的时候,明亮的眸子里透着明显的关切。
分手时,我说,咱们握个手吧。
隔过三年之后,我再一次握住了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