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琴,归秦也,小女子在外悠游十数载,前些时,闻故人丧讯,不胜悲之,更动思乡之情,如今踏上归途,心甚忐忑,不知长安之中,人事几非,而当年故人,还认不认得离家十数载之归人……”
三人闻言,不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遗憾之意,原来是途经淮右,归乡而去,并非是专程来大周啊……
老者不由自嘲道:“归琴来去从容,着实洒脱,如今河洛已是近在咫尺,却驻足于此,莫非近乡情怯之故?”
这话说的有那么点酸溜溜的味道,其他两人都是默然无语,心里却都在想,是啊,这女子虽好,却到底是个秦人啊,心思一时间复杂了起来……
陆归琴却恍如未觉,平静的道:“小女子本想顺江而上,直接入蜀,但……”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幽深的目光在几个人身上划过,这里的三个男人,一个是两淮名士,儒学宗师,一个是后周豪杰,名闻天下,一个声名稍逊,却也是一地封疆大吏。
她便不愿出言瞒哄,这是多年来养成的骄傲,已经深植于内,平常不显,到了关节处,便露了出来。
“但于淮右,听得河洛有故人至,归琴殷殷切切,只盼相见,奈何秦周交战,边防甚严,归琴不敢轻越,今日有幸面见君侯,不知可否通融一二?”
这话,可不光让岳东雷有些不舒服,便是庞澜,心里也颇为黯然。
殷殷切切,只盼相见,这等话语,出自陆归琴之口,实是让人浮想联翩。
岳东雷只想了想,眉头便是一宣。
“莫非……归琴所谓之故人,姓赵?”
聪明绝顶的人物,又身居高位,消息灵通,就是这般妖孽了……
老者和庞澜立时一惊,目光一下便锐利了起来,河洛姓赵之人,能挂在襄城侯岳东雷的嘴边儿,是哪个还用问吗?
陆归琴却分外笃定,她只是个琴师,有些声名不假,但涉及不到两国大事,以后周之风气,即便说破此事,她去不得河洛,却也没有大碍。
而最可能的则是,这位岳侯会应允下来,让她安然归秦,如此一来,她的旅途会非常顺利,不用在边地之处,担惊受怕了。
这是岁月带来的智慧,不关其他,算不得多聪明,也属临时起意,但却是个不错的选择。
秦人重实力,其他两国之人重名声,这一点,她游历多年,最是清楚不过。
所以,她微微一笑便道:“君侯不愧人杰,一猜便中,归琴那故人,正是姓赵,当年归琴零落风尘,前途未卜,幸遇其人,救归琴于水火,又请大家倾囊而授。
所谓知音难觅,归琴遂伴赵将军左右几载……如今归琴有了几许虚名,但最想做的,只是在故人面前,弹奏几曲心血之作罢了,想来,以君侯,庞大人之心胸,不会让归琴失望才是……”(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旧情
庞澜终于忍不住道:“那位……赵将军与归琴姑娘渊源如此之深……怎忍让姑娘远涉千山万水,去国离乡十余载?”
陆归琴抿嘴一笑,道:“归琴与赵将军相识之时,正值年少……赵将军有志于功业,小女子则专于琴艺,如此……相别多年,终是各有所获……若归琴困于长安,赵将军止于卑位,那……岂非太过无趣了些?”
三个男人听了,不由皆是一笑。
老者更是豁达,点头赞许,“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归琴虽天赋绝佳,若非这些年游历诸国,会遍名家,又怎能有今日之成就?归琴之品性毅力,当为天下人效仿才对。”
陆归琴一边谦逊道:“刘公谬赞了。”
一边则定定看着岳东雷,求肯之意不绝。
岳东雷这样的人行事自然不会落于下乘,干脆的点头道:“陆姑娘勿忧,过后姑娘派人到襄阳,去取一份通关文牒便是……也算成就一段佳话。”
说到这里,岳东雷笑笑,话锋一转道:“赵将军如今名传天下,岳某闻之久矣,可惜未能一见,这一次……怕是赵将军要欠岳某一个人情了。”
这样的玩笑,可不太好接。
虽说陆归琴口口声声说着赵将军如何如何,给人以相交甚密的感觉,或者用知音来形容更贴切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