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是亚洲的十字路口,掌握了此地,不管以后印度如何风云变幻,大夏都可以从容应对。
所以;
雪峰省非常重要,变为纯汉地才保险。
傅忠信看着印度河下游的土地,心疼的说道:
“唉,可惜南面大块的肥沃土地,要是种粮食,那得养活多少人啊!”
此次世界大战之前;
整个印度河两岸,都被英吉利纳入到英属印度直接管辖治理,分为三个省:德信省、旁遮普省、西北边境省。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地情况
其中;
核心就是旁遮普省!
这地方土地肥沃,但是大夏帝国只要了北面喜马拉雅山脉南坡脚下的小部分。
上好的土地不要,这是为何?
还得从此地复杂的历史、宗教信仰、人口数量说起。
入侵印度民族中,最先来的雅利安人;
他们以旁遮普地区为据点,创造了“婆罗门教”,发明、倡导种姓制度。
种姓等级
后来;
一个出身刹帝利阶级的迦毗罗卫国王子,吃饱了就闲的蛋疼,创立出一个“佛教”。
随着时间推移;
婆罗门和佛教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宗教,即“印度教”。
吸取种姓制度,又吸取业报轮回,即‘今生吃苦受罪,来生幸福顺遂’。
无疑是给身处种姓制度的底层百姓,一个虚无缥缈的、加深苦难和容忍度的理由。
pua技术逆天!
此后;
信仰“绿教”的阿拉伯人、突厥人、突厥化蒙古人轮番登场。
将这里又变成绿教的传播地。
绿教与印度教的交流碰撞,旁遮普地区又产生了一个新宗教——锡克教。
建立了一个锡克帝国。
锡克教吸收绿教的教众平等的观念,反对种姓制度,又保留印度教的业报轮回的观点。
既要团结底层来获取政权,又要奴役底层;
所有教义都是为统治阶层服务。
“此地印度教、绿教、锡克教混杂,每个教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想起这些就让林凤祥头大:“而且,这里印度人口又超2500万,实在是太乱了,只能放弃一些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