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平稳飞行,万米高空之下,神州大地灯火璀璨。
每一盏灯背后,或许都有一个想讲故事的人。
而他要做的,就是确保他们的声音,终将被听见。
二月五日清晨,柏林电影宫门前红旗招展。全球媒体齐聚,镜头对准红毯入口。
第一位出场的,是本届评审团主席??姜闻。
黑色唐装,身形挺拔,步伐沉稳。闪光灯如暴雨般炸响。
有记者高喊:“Mr。Jiang!您对首次由中国导演执掌评审团有何感想?”
他停下脚步,微微一笑:
“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耀,是中国电影人集体努力的结果。今天我站在这里,代表的不只是我自己,还有千千万万正在片场熬夜剪辑、在街头寻找演员、在审查意见书上反复修改的同行们。”
他又补充了一句:
“请记住,每一个伟大的电影时代,都是从尊重创作者开始的。”
掌声雷动。
当天下午,首次评审团会议召开。
姜闻作为主席,正式提出两项动议:
其一,将“亚洲新声”特别荣誉奖永久化,并增设“华语青年导演特别关注奖”;
其二,建议三大电影节联合成立“全球南方电影基金”,重点资助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地非英语系导演作品,打破欧美审美垄断。
两项提案均获全票通过。
会后,法国《电影手册》主编私下感叹:“我们曾以为东方导演只会模仿西方美学,但现在我发现,姜闻正在重塑整个电影节的价值体系。”
与此同时,国内舆论持续发酵。
微博话题#请给王泉安一个机会#阅读量破十亿,网友自发剪辑《锈河》片段上传B站,单日播放超两千万。
中宣部紧急召集会议,最终作出罕见决定:允许《锈河》以“海外参展特别备案”形式在国内有限上映,范围涵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八个城市艺术院线。
消息传出当晚,王泉安独自坐在家中,看着手机里不断跳动的通知,泪流满面。
他拨通姜闻电话,只说了一句:“谢谢你,让我还能做个真正的导演。”
姜闻正在柏林街头散步,听着那边哽咽的声音,轻声回应:
“别谢我。谢那些还在坚持拍电影的人。是我们一起,把门推开了一道缝。”
风掠过街道,远处教堂钟声悠扬。
在这个古老又年轻的行业里,总有那么一些人,明知前路艰险,仍选择逆流而上。
因为他们相信??
光影不死,理想不灭。
而中国电影的未来,正由这些不肯低头的身影,一步步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