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朕是天子啊 > 第二卷卷末小结及剧情解析(第1页)

第二卷卷末小结及剧情解析(第1页)

第二卷卷末小结及剧情解析

第一个问题:

有书友说,写徐寿辉想要收服比自己实力更强的鲁锦,这剧情不对,这里解释一下。

一,现实不需要逻辑,但小说需要,而且这事有历史依据。

原历史上,徐寿辉于1352年初,先是收服了陈友谅,后又以威逼利诱的方式收复明玉珍,他是有这种‘仗着率先称帝’的大义,到处招降纳叛的现实经历的。

(不要小看‘率先称帝’这个事,现代人可能不当回事,但在古代,你称个帝试试?看看朝廷会不会把你往死里打?有人说,他率先称帝就可以四处招纳其他义军吗?确实可以,但对方从不从就不一定了。不从,那就是割据势力,就要等着挨打,前提是他能打的到。)

(原历史上,徐寿辉收服明玉珍,就是威逼利诱,你老实归附,给你官位,好处多的是,你不归附,就等着我打你,而主角和明玉珍的区别就是,当时徐宋真打的到明玉珍,但徐宋和主角没有大路接壤,只能走大别山的峡谷交流,想打到鲁锦很难,所以威胁不成立,你手段不够硬,那对方自然可以不从。)

而巢湖水师又和彭莹玉有着香火情分,毕竟赵普胜和李普胜是他徒弟,又是巢湖水师的创始人,在原历史位面,徐宋也确实招降了庐州的左君弼,这要不是主角突然穿越,换成左君弼,早就被徐宋招降了。

之前的剧情一共写了三次徐宋来使。

第一次是欧普祥,当时徐宋对主角的招抚,只是例行招抚,1352年初,徐宋是见一个招抚一个,主角并没什么特殊待遇,徐宋也不知道主角的实力,而且那时候主角的实力确实也没强到夸张的地步。

所以当时徐宋的态度,徐寿辉本人是没把鲁锦当回事的,他看鲁锦就像个稍微大一号的明玉珍而已,明玉珍可以被招抚,那主角为什么不行?

彭莹玉也只是听说巢湖水师异军突起,攻占了庐州等地,想借着两个徒弟的关系把这股势力重新收到自己手下,他当时还不知道两个徒弟的下落。

面对徐宋第一次招抚,主角以官职太小,不想跟刘福通起摩擦为由,拒绝接受汴梁管勾的官职,还告知了赵普胜的死讯,并且隐瞒了李普胜的下落。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主角为了避免和徐宋起摩擦,没有把话说死,没说‘我宁死不从,你直接来打我吧’这种话,只是找借口婉拒,暗示想让我归附,还有得谈,实际上是在争取时间,积攒实力。

【那有人可能会说,第一次之后,徐宋知道了主角的实力,为什么还要坚持招抚,这里就说一下徐宋的态度转变。】

二、徐宋态度的转变。

1352年初,是徐宋大发展的时间段,两个月之内扩地千里,只要团队还能壮大,公司盈利规模还能发展,就可以掩盖一切矛盾,但是从当年三月份开始,元廷反攻,徐宋一路败退,很快就丢失了大部分领土,这时矛盾就开始显现了。

首先是徐寿辉和将领之间的矛盾,徐寿辉本身就是个吉祥物,就因为洗澡的时候皮肤白,就被众人推为首领,这什么破理由???

徐寿辉在徐宋红巾军内,没有一点威信,仗都是邹普胜、倪文俊、陈友谅、明玉珍,还有彭莹玉的徒弟们打的,兵也都在这些前线大将手中,徐寿辉根本没什么兵权和实权。

韩非子的亡征是怎么说的,‘公家虚而大臣实,正户贫而寄寓富,可亡也。’

你一个皇帝手里没有兵,也没有威信,兵权都在大将手里,战功也是大将们立的,你不死谁死?!

这也是后来倪文俊造反,陈友谅又造反,最后一锤子敲死他的原因。

你要是个继位守成的皇帝,没有战功那还好说,皇位是祖宗传下来的,可你一个开国的皇帝,自己一仗不打,战功全是大将的,那你凭什么镇得住这群骄悍的开国大将?功高震主的道理不懂吗?

你以为徐寿辉是李渊吗,手下有个李世民那样能打的儿子,徐寿辉要是真有个李世民这样的儿子,你看倪文俊敢造反?陈友谅敢弑君?

原历史上,明朝对徐寿辉的评价也是这样的,‘寿辉过于宽仁,权力悉放于下,致使有谅谋权篡位。’

所以说,徐寿辉傻吗?他不傻。那徐寿辉不知道这种局面对他不利吗?他当然知道。

所以他想招抚鲁锦归附,当成自己的助力,即便不能为自己所用,也能拉进来平衡一下其他派系的将领,他这个想法是没问题的呀。(徐寿辉的这个态度我前文写了,忘了在哪一章)

这就引出了徐宋第二次出使。

徐宋二次来使的背景,是徐宋连续打了三个月的败仗,失地千里,这时候再次来招抚鲁锦。

于公,可以拉拢来一个强援,从外部打开僵持的局面,于私,徐寿辉想拉拢鲁锦为自己所用,用来平衡内部派系。

而且出使前就说了,即便鲁锦不会立刻答应,也尽量说服鲁锦出兵,一起夹击九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