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倒是说打通了全球发行渠道,已经可以做全球发行,不过很多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内地市场才是他们的生命线。
网络院线倒是无所谓,符合标准都能上。
不过网络院线这玩意,分化很严重。
精品那是真的很有搞头,甚至可以捞不少的钱,毕竟秦一世现如今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五千万的规模。
不过烂片的话,那就很坑了,一样也没多少人会看,那上面可是直接连接豆瓣打分跟影评,是好是坏一目了然,一些烂片的评分自然很低,凡是低于六分的,基本上捞不到什么钱。
超过八分的无一例外都能额外捞个三五亿走,真正的大片甚至能上十亿,就是这么恐怖。
这个会议就是秦天跟惠子两个人开,在床上合计一下,来场友谊赛就可以了,自然不用劳师动众,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很快出炉,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自然不是什么利好消息。
秦皇朝这边的放映限额是90部电影,也就是每个月平均上映七部半。
不过秦皇朝引进的外国电影不多,而且是走精品路线,基本上都是大片,这数量其实很合理,但是这让很多人是心底一寒。
院线联盟那边倒是多了不少,160部的限额。
毕竟他们的规模更大,屏幕更多。
不过索尼跟岛国、南韩的电影也有不少,加上索尼、兄第自己制作的电影,还有那些友商跟好莱坞大片,这数量实在是有些少的可怜。
当然,这只是针对的华夏内地市场,不过就算是这样,也就250部的限额,而且还有排片上的压力,这就有些恐怖了。
就算是靠网络院线跟那些流媒体平台,这市场的容量也非常的有限,至少原本的很多大制作风险极大,如果不能要到位置跟足够多的排片,都不用面对观众,直接就会扑街,而且扑的很惨。
这一下整个市场立马出现了浓厚的观望氛围跟悲观情绪。
华夏人历来是追涨不追跌,什么东西大涨的时候,疯狂追逐,恨不得它没有天花板可以一直疯涨下去。
跌得时候,深怕沾染到这个,仿佛就是无底洞一样。
这时候很多解约的艺人跟业内从业人员悲剧的发现,原本的承诺竟然全部作废,甚至都找不到那些投资者,一个二个都是皮包公司。
拿了订金的也被一些人用各种手段给拿了回来,想要占他们的便宜,怎么可能?
至于那些匆匆忙忙成立工作室想要捞一波的,突然发现,原本的车水马龙,变的是门庭罗雀,别说市场价,就算是打对折也没什么人愿意接招。
李一峰跟杨阳两个是最苦逼的,前面价格是一直疯涨,戏约不断,自然是挑三拣四,同时忙着跟原本的经纪公司解约。
结果现在人是自由了,戏约却没有了,那些大佬纷纷闭门不见,一下子把他们是给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