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娱之摄影系大导完结免费 > 第706章 引爆热情(第2页)

第706章 引爆热情(第2页)

“我宣布,《赤焰计划》正式开机。”他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旷野,“今天我们种下一粒种子,也许十年才会开花。但它终将属于这片土地上仰望星空的人。”

掌声寥寥,却坚定。

拍摄进入高强度阶段。每天工作十六小时以上,演员要在高温酷暑与沙尘暴交替的环境中完成表演,还要适应笨重的宇航服行动限制。景田一度因脱水晕倒,醒来第一句话却是:“刚才那段台词,我能再试一次吗?”

为了追求真实,陆征坚持大量实拍。爆炸、失重行走、舱内紧急维修等场景均采用物理特效结合动作捕捉完成。一场关键戏份中,登陆舱在降落过程中遭遇导航故障,被迫手动迫降。为此,剧组专门建造了一个可倾斜45度的全尺寸模型舱,内部布满液压装置与烟雾系统,配合外部爆破点同步触发。

拍摄那天,气温高达42℃。马达轰鸣、警报闪烁、演员在剧烈晃动中完成操作流程,汗水浸透防护服。一条拍完,所有人瘫坐在地,像刚经历了一场真实的灾难。

但回看footage时,陆征笑了。

“这才是我要的感觉??不是演出来的危机,而是身体记住的恐惧。”

与此同时,后期制作同步启动。国内顶尖特效公司MOREVFX牵头组建百人团队,专攻火星地貌生成、大气光学模拟与飞船动力学建模。每一帧画面都要符合流体力学与光照规律,拒绝“好看但虚假”的视觉堆砌。

宁浩前来探班时感叹:“你们这不是拍电影,是在搞航天预研。”

郭帆也发来信息:“《流浪地球3》明年开拍,要不要合作一次?比如共享一些火星环境数据库。”

陆征回复:“随时欢迎。但我们有个原则??谁先用真实数据,谁就有资格分享。”

时间悄然滑入第二年春天。

影片已完成三分之二主体拍摄,转入室内棚拍与补录阶段。此时,一则突发新闻震动全国: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三号”成功实现火星采样返回,探测器携带两百克火星土壤安全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

举国欢庆之际,《赤焰计划》剧组受邀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交流。在那里,陆征见到了真正的航天员群体。他们身材不高,言语朴素,眼神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平静与坚定。

一位即将执行载人登火任务的指令长对他说:“你们拍的东西,会影响下一代孩子选专业。别把它当成娱乐,当成责任。”

这句话深深烙进陆征心里。

返程途中,他写下一段新的独白,安排在影片结尾:

>“我们不是为了征服星辰而启程,而是因为地球太珍贵,人类太渺小。每一次出发,都是对家园的深情回望。当我们终于站在另一颗行星的土地上,请记得??那里没有国界,只有同一群仰望星空的孩子。”

六月底,粗剪版完成。

在一间封闭审片室里,吴导、章子怡、冯小钢、李彬彬等人齐聚一堂。三个半小时的成片结束时,全场寂静无声。

良久,章子怡开口:“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国产电影真的可以平视世界。”

冯小钢红了眼眶:“以前总有人说中国导演只会煽情。今天我才明白,真正的感情,藏在每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的参数里。”

李彬彬默默摘下眼镜,久久未语。她想起五年前自己站在好莱坞片场,穿着性感皮衣拍摄僵尸大战,接受外媒采访时被问“中国电影何时才能有思想深度”。那时她只能微笑回避。

现在,她终于可以说:有了。

三个月后,《赤焰计划》定档国庆档,预售开启首日票房破亿,创下国产科幻新纪录。豆瓣开分9。1,IMDb评分8。7,海外发行权被Netflix、HBO双争抢。

首映当晚,奥体中心再次座无虚席。

大银幕亮起,依旧是那句熟悉的献词:“献给所有仰望星空的人。”

不同的是,这一次,主角是中国面孔。

当林昭在火星极冠融化出的第一汪水中看见倒映的地球,轻轻说出“妈妈,我到了”时,全场响起抽泣声。而当片尾字幕滚动,真实航天员影像与剧组拍摄花絮交织浮现,观众全体起立鼓掌,掌声持续十七分钟,打破国内纪录。

发布会现场,主持人田颖哽咽:“请问陆导,是什么支撑你走过这三年?”

陆征看向台下,景田正笑着擦眼泪,叶咛与张霖紧握双手,刘慈欣坐在角落微微颔首。

他深吸一口气,答道:

“是我们始终相信,电影不仅是梦,也可以是火把。它可以照亮黑暗里的路,也能点燃别人心中的光。我们拍这部片子,不是为了让世界看到中国有多厉害,而是想告诉每一个普通人:无论你现在身处何地,只要你抬头看天,你就和宇宙连在一起。”

台下,一个戴红领巾的小男孩举起手大声问:“叔叔,以后我能去火星吗?”

全场静默。

陆征走下台,蹲在他面前,认真地说:

“只要你愿意学习、坚持梦想,三十年后,第一个在火星升旗的中国人,可能就是你。”

掌声雷动。

那一夜,无数孩子做了关于星空的梦。

而城市的灯火依旧明亮,如同大地上的银河,静静等待着,被更多勇敢的心点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