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宸望着窗外的极光,淡淡地说:“怕。但我更怕的是,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只是为了迎合掌声而拍片。那样的话,我才真的输了。”
采访播出当晚,视频片段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在社交媒体疯狂传播。许多海外留学生留言:“原来我们一直以为的‘落后’,其实是另一种深刻。”“这才是中国文化输出该有的样子。”“他不是在讲故事,是在唤醒记忆。”
而在北京,张卫平再次彻夜未眠。
他反复观看那段采访,直到凌晨四点。桌面上堆满了《金陵十八钗》的复盘报告,红笔批注密密麻麻。他想起当初为了追求史诗感,强行加入三十分钟战争场面,导致情感主线断裂;想起宣传时一味强调“东方女性之美”,却忽略了角色内心的挣扎;更想起刘伊菲在杀青宴上喝醉后说的话:“哥,我觉得我没演好……我不是不想用力,是你没给我一个让我心疼的角色。”
当时他没在意。
现在回想,每一个失误,都是对“真诚”二字的背叛。
第二天上午,他召集全体核心成员开会,宣布暂停所有新项目开发,全员闭关学习《星际穿越》和《阿凡达》的剧本结构与视听语言。有人提出异议,认为不该盲目崇拜吴宸风格。
张卫平只说了一句:“我不是要你们模仿他,而是要学会问自己??你想让观众记住什么?是特效炸裂的三分钟,还是三十年后仍会想起的一个眼神?”
会议室鸦雀无声。
一周后,他亲自带队前往云南山区采风,寻找真正扎根土地的故事。临行前,他在微博更新动态:
>“曾经我以为大片就是大场面。现在才懂,最大的场面,是一个人眼里的光。”
这条微博下面,刘伊菲回复了一个拥抱表情。
与此同时,吴宸的新项目正式定名为《蝉鸣未歇》。
备案通过后,立刻引发国际关注。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亲自发函,邀请其参与主竞赛单元。法国《电影手册》提前将其列入年度期待榜单,并评价:“继侯孝贤与是枝裕和之后,亚洲终于迎来了又一位擅长凝视‘日常神圣性’的作者导演。”
然而,就在筹备进入关键阶段时,意外发生了。
吴宸在一次实地勘景途中遭遇暴风雪,车辆失控滑入路边沟壑。虽无生命危险,但左腿骨折,需卧床休养至少两个月。
消息传出,全网震惊。
无数影迷自发组织祈福活动,豆瓣小组发起“为吴宸写一封夏日信”行动,收集普通人关于夏天的记忆投稿;微博话题#听见你的蝉鸣#阅读量突破二十亿;更有粉丝在冰岛建立临时网站,滚动播放来自世界各地的蝉叫声录音,配文:“我们替你录下了这个夏天。”
躺在病床上的吴宸看到这些,久久不能言语。
助手递来平板,显示一封来自NASA的邮件??他们愿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完成新片中关于记忆与时间感知的科学设定。另一封则来自斯皮尔伯格:“听说你在养伤。等你好起来,我想请你来我家,聊聊电影,也聊聊人生。”
他笑了笑,回了一封简短的信:
>“谢谢。等我画完这个夏天,一定登门拜访。”
窗外,雪停了。
月光照在结冰的湖面上,映出点点星光。远处传来一声清脆的鸟鸣,像是春天即将到来的预告。
他知道,身体可以被困住,但故事不会停下。
就像记忆,总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悄然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