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只想拍一部让自己热泪盈眶的作品。
时间进入一月中旬,《京城爱情故事》电影版正式开机。首场戏选在北京东城区一条即将拆迁的老胡同。清晨五点,剧组全员到位,寒气逼人,哈气成霜。
焦辉亲自蹲在监视器旁,反复调试镜头角度。这场戏是程峰与沈冰少年时代的告别??她要去南方读书,他在巷口送行,两人之间隔着一辆装满行李的三轮车,话到嘴边,终究只化作一句“路上小心”。
“这一条,不要表演痕迹。”焦辉对着对讲机说,“让他们自然说话,我用长焦偷拍,捕捉真实反应。”
陈思成站在不远处,默默看着两位年轻演员排练。女主角沈冰由新人周依然出演,清秀寡言,有种未经雕琢的灵气。她反复练习那句台词,声音越来越轻,最后几乎听不见。
“别背台词。”陈思成走过去,轻声说,“想想你第一次离开家的感觉。那种害怕、不舍、又有点兴奋的心情,把它放进眼神里。”
周依然点头,眼眶微红。
七点整,天光微亮。导演一声“开始”,摄影机缓缓推进。彭于晏站在原地,看着周依然爬上三轮车,司机发动引擎,突突作响。她回头看了他一眼,嘴唇动了动,没出声。车子启动,渐行渐远,只留下他在原地,双手插兜,低头望着地面。
焦辉盯着监视器,心跳微微加快。
“Cut!”陈思成突然喊停,“再来一遍,刚才她回头那一眼,还不够痛。”
演员们重新就位。
第二条,周依然回头时,眼角已有了泪光。彭于晏依旧没抬头,但手指在裤兜里攥紧了。
“好!”焦辉猛地拍腿,“这条情绪对了!保留!”
全场掌声响起。
当天晚上,花絮视频被剪辑成一分钟短片发布。没有配乐,只有环境音:三轮车的轰鸣、北风吹过枯枝的声音、远处隐约的广播声。结尾定格在彭于晏低头的身影上,字幕浮现:“有些人,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就已经走散。”
短短三小时,微博转发破十万,抖音播放量突破八百万。无数网友留言:
“哭了,这不就是我和初恋的样子吗?”
“原来最狠的不是争吵,是沉默地放手。”
“华艺这次,好像真要搞点东西出来。”
而在另一端,《记忆继承者》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吴宸带着团队赴洛杉矶,与派拉蒙的技术团队对接虚拟拍摄系统。他们在摄影棚内搭建了一个全息记忆空间,演员需佩戴动作捕捉设备,在纯绿幕环境中演绎跨越时空的心理戏。
外媒对此高度关注,《好莱坞报道》称:“这是华语导演首次尝试将神经科学与叙事深度融合,若成功,或将改写亚洲电影在全球的地位。”
国内舆论随之升温。
“吴宸是要拿科幻冲奥斯卡?”
“陈思成还在拍文艺爱情片,人家已经在玩脑机接口了。”
“时代变了,情怀救不了电影。”
面对质疑,焦辉在接受《电影双周刊》专访时只说了一句:“伟大的科幻源于人性,伟大的现实主义也能通往宇宙。我们不是在比赛谁更高科技,而是在回答同一个问题??人,该如何面对失去?”
这句话被截屏疯传。
二月底,焦辉秘密启用从原著作者手中购得的番外篇素材,交给陈思成进行剧本融合。新增章节名为《十年之后》,讲述程峰与沈冰在中年重逢的故事。原本平淡的生活因一次偶然相遇泛起波澜,但他们最终都没有越界。
“这才是真正的成人世界。”陈思成看完后说,“不是非得复合才算圆满,而是明白彼此曾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够了。”
焦辉点头:“把这段放在片尾彩蛋,不做宣传,留给有心人去发现。”
三月中旬,影片进入后期制作阶段。焦辉带领剪辑团队日夜奋战,为每一个转场设计隐喻性的视觉符号:飘落的梧桐叶对应时间流逝,地铁玻璃倒影暗示身份错位,电话忙音长达十秒象征沟通失效……
与此同时,英黄宣布《记忆继承者》首支预告片将于四月初全球同步发布。
战鼓擂响。
四月五日零点,《记忆继承者》预告上线。黑白画面中,贝尔饰演的警探戴上神经接口头盔,闭上眼的瞬间,城市崩塌重组,人群逆向行走,一名红裙女子在火光中转身,对他微笑。画外音响起:“如果你能体验凶手的记忆,你会变成他吗?”
三分钟预告,信息量密集,视听冲击力极强。YouTube播放量两小时破千万,IMDb评分直接飙至8。9。
华艺内部紧急召开对策会议。
“我们必须反击。”万达语气坚决,“否则舆论会被彻底带偏。”
张卫平看向焦辉:“你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