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一只白鸽振翅而飞,掠过古寺飞檐,消失在蓝天深处。
就像希望,永不坠落。
夜幕再次降临羊城。
珠江边的摩天轮缓缓转动,情侣们依偎在一起,俯瞰这座不夜之城。
一家小电影院里,最后一场《金陵十八钗》刚刚结束。
灯光亮起,观众陆陆续续离场。
一位老太太拄着拐杖,走得缓慢。她的眼角还挂着泪痕,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电影票根。
工作人员上前搀扶:“奶奶,您还好吗?”
老人点点头,声音沙哑:“我活了八十六岁,今天,终于有人把我们的故事讲出来了。”
她说完,转身望向银幕。
那里,只剩下漆黑一片。
但她知道,有些光,一旦亮起,就永远不会熄灭。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一间书房内。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教授正翻阅着一份报纸,标题赫然是:《吴宸现象:新一代导演的文化觉醒》。
他戴上老花镜,仔细读完,轻轻叹了口气,自语道:“当年我说这孩子有股劲儿,果然没看错。”
他是吴宸的研究生导师,曾在他毕业论文答辩时说过一句话:“技术可以学习,审美可以培养,但唯有真诚,是装不出来的。”
如今,那个年轻人,真的做到了。
凌晨两点,吴宸坐在电脑前,打开一个新的文档。
光标闪烁。
他敲下第一个字。
然后是一行标题:
**《南渡》**
副标题:**1937-1945,一段被战火照亮的迁徙之路**
他知道,这又将是一部难拍的电影。
但他不怕。
因为他已经找到了方向。
也找到了同行的人。
窗外,晨曦微露。
新的一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