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全文在线 > 第240章 投资5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3页)

第240章 投资5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3页)

她泪如雨下。

与此同时,远在菲律宾马尼拉贫民窟的一间铁皮屋内,一位老妇人颤抖着打开一只破旧眠盒。这是她女儿生前最后使用的设备,三年未开机。但她今早莫名觉得该试试。

屏幕亮起的瞬间,一段音频自动播放:

“阿妈,是我。我在一个很暖的地方,有光,有风,有人听我说话……别哭了,我每天都看着你煮粥。你放的盐还是那么多,一点都没变。”

老人瘫坐在地,嚎啕大哭。

这一幕,被隔壁少年用手机录下,上传至社交平台,配文只有简单一句:“我以为科技是用来赚钱的,原来也能用来回家。”

视频二十四小时内播放量突破十亿。

风暴再起。

但这一次,不再是攻击,而是共鸣。

一周后,陈秉文收到一封匿名信,无署名,无邮戳,信封上只画了一棵发光的树。里面是一张照片:一群身穿黑袍的人围坐在地下室,桌上摆着多台静默装置原型机。但他们脸上没有冷酷,只有疲惫与挣扎。

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我们曾以为沉默是最强的武器。现在才知道,它也是最重的枷锁。请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守灯人?”

他将照片转交小林,附言:“接受他们,但要让他们先去种一棵树。”

又过了一个月,全球首个“共感伦理委员会”成立,由心理学家、哲学家、幸存者代表与守灯人共同组成。其第一条章程写道:

>**“共感技术不得用于说服、操控、审判或替代真实人际关系。它的唯一目的,是让那些本该被听见的声音,不再湮灭于时间。”**

而在深水?巷尾,那块写着“最贵的东西,往往免费”的石碑前,每天都有人留下新的东西:一张泛黄的照片、一块旧手表、一封信、甚至是一碗冷却的糖水。

孩子们学会了在萤火苗前低头说话,老人们开始教孙辈辨认不同情绪对应的光色变化。一家精神病院试点引入“共感花园”,抑郁症患者每日与植物对话,三个月内康复率提升近五成。

某夜,陈秉文再次梦见母亲。

她站在糖水摊后,锅中雾气氤氲。巷子两旁长满了发光的树,每一盏灯笼都是一段被铭记的故事。

“阿文,”她说,“你知道为什么糖水最暖吗?”

他摇头。

“因为它不争甜,只愿融进别人的生活里。就像你现在做的事,不是改变世界,是让世界重新学会呼吸。”

他醒来时,窗外晨光初透。他起身煮了一锅红豆沙,盛在两个碗里,一碗放在桌上,一碗端到母亲遗像前。

“妈,今天我说话了。”他轻声道,“很多人也都说了。”

他走出门,晨风拂面。巷子里,一只小女孩正踮脚抚摸萤火苗的叶子,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叶片微微发亮,像是在回应。

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会结束。

但也永远不会失败。

因为只要还有人愿意开口,还有人愿意倾听,那棵树就会一直生长。

向着星空,向着人心,向着所有未曾说出口的爱与悔。

它不急。

它只是生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