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元澄在一边听着两人的争辩,好久后才终于开口说道:“小早大人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利用地形阻击明军,不是要守住什么,而是迟滞他们的进攻势头。
据我所知,明军对上石见,周防等地城池,几乎都是一两战就能轻松攻下,根本没有能够支持太久时间。
而他们能连续获得胜利,最大的依仗就是他们手里的大崩。
而我们手里大崩实在太少,而且也没有明军火器犀利。
要等待援军还需时日,如果不能拦住明军这股势头,怕是很难坚持下去。
哪怕一个山头就阻挡一天,从这里到大田城,至少十几个山头。
明军就算攻击顺利,至少也需要十天时间才能前进到大田城下。
关键还是,他们那股锐不可当的势头,被我们拦下了。”
听到桂元澄这么说,国司元相才不得不认真思考小早川隆景的提议。
“那这里怎么办?”
思考片刻后,国司元相才不得不低头。
他不是迂腐之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小早的提议,似乎是当前倭国对付明国最好的办法,没理由不采用。
只是当下的局势,他们刚刚布置下的埋伏,似乎已经前功尽弃。
“调整一下,留下大部分人继续埋伏,等待明军到来。
如果能打就打,不能打就退。
撤出部分人手开始沿着山头布置防线,后面就一个个山头轮换着抵抗。”
小早川隆景马上说道。
出大田庄的时候,他就一路观察地形,觉得这片区域是打明军阻击战的绝佳之地。
其实,若是位置不好,倭人也不会在这里建城。
很快,三个人商量妥当,随即就开始调整部署。
抽出三千人带着一些大筒和铁炮布置在身后两个山头上,有了这层保护,就算他们的伏击战失败,明军短期内也很难快速突击,直接追尾杀到大田城去。
这样,也就给他们留下了收找人手和阻止后续山头阻击战的时间。
就在倭国准备阻击战的时候,明军的斥候也已经悄悄抵达了这片区域。
只不过还处于洼地外围,并没有发现倭军行动的痕迹。
之前,明军前出最远不过十五里,毕竟这里是丘陵,前出太远很难和后方保持联系。
这里不是北方,斥候可以骑马大喇喇的机动,只要跑得快就行。
现在是在陌生区域活动,斥候都显得小心谨慎,如盲人摸象般缓慢行动。
若不是刘?严令斥候必须提前大军一天抵达下一个驻地,寻找合适扎营地点,他们是不愿意出来这么远的。
因为和倭人斥候几次交战,明军斥候嘴里虽然依旧看不起这个矮小的倭人,但是战绩在那里,不想死就必须重视起来。
“李头,前面看样子不是好地方,这里地势一路向下,怕是个绝地。”
能混到斥候队来的,都是老兵,自然知道扎营该怎么选。
一般来说都是找平地扎营,有稳定水源的地方,而回避开山头和洼地。
这附近都是丘陵,虽然山不高,但是如果进入洼地,那等于凭空给不高的山势增加了高度,不管是防守还是进攻,都会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