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神迹,乃人力。”曹伊正色道,“只要持续投入,十年可成雏形,二十年贯通南北。”
朱元璋点头不已,忽然想起一事:“你说那煤矿炼焦炭,可否用于锻造兵器?”
“当然。”曹伊取出一块乌黑发亮的焦炭样本,“此物燃烧温度极高,远胜木炭。用它炼钢,兵刃更坚利,甲胄更轻便。臣已在河东设立试验炉,三个月内便可出第一批成品。”
朱元璋大喜:“好!立即扩大开采规模。另外,告诉武媚娘,朕答应她的火药配方已经改良完成,硝硫比例优化,威力提升三倍不止!”
此时,远在长安的武媚娘正召集内阁议事。
“东瀛战事迫在眉睫,后勤保障必须到位。”她环视群臣,“朕决定设立‘海运司’,专管跨海运输、舰队调度、岛屿治理。首任提督,由霍去病兼任。”
众臣皆无异议。唯有礼部尚书裴炎出列反对:“陛下,跨海作战风险极大,古来鲜有成功者。且东瀛据称有‘神风’护佑,元朝两次征讨皆因风暴覆没,岂可轻举妄动?”
武媚娘冷冷一笑:“神风?朕倒要看看,是你们口中的神风厉害,还是我大明的炮舰厉害!”
她挥手示意,一名宦官抬上一副巨型沙盘??正是东瀛列岛全貌,山川河流、港口要塞尽在其中。
“这是我朝情报司历时半年绘制的地图。”武媚娘指着九州岛南部一处海湾,“此处名为鹿儿岛,地势开阔,适合登陆。霍将军将在春季出发,借助东南季风顺流而下,七日内便可抵达。”
裴炎还想争辩,却被户部侍郎打断:“陛下明鉴!如今国库充盈,粮草充足,铁器产量每月递增两成,百姓安居乐业,正是用兵良机。若一味畏缩不前,反倒寒了将士之心。”
武媚娘满意地点了点头:“传旨,加封霍去病为镇海大将军,赐尚方宝剑,节制东南诸军。另调十万民夫修缮泉州港,打造百艘战船,年底前务必完工。”
会议结束,武媚娘独留曹伊。
“你给我的那份名单……”她低声问,“真的能实现吗?东瀛、建奴、北元、西域……这些仇敌,真能一一铲除?”
曹伊凝视着她,缓缓道:“陛下可知为何历代王朝皆难长久?非因外患,而在内腐。思想僵化,制度落后,百姓困苦,豪强横行。而今我们打破八股,提倡实学;均田减税,振兴工商;破除迷信,普及教育。这才是根本之策。”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只要坚持这条路走下去,不止十国可灭,百年之后,华夏文明必将遍及四海,泽被天下。”
武媚娘久久不语,眼中竟有泪光闪动。
“七十岁那年,我以为自己快要死了。”她轻声道,“可现在,我觉得自己才刚刚开始。”
数月后,春汛来临。
霍去病率领舰队自泉州启航,旗舰“昆仑号”悬挂龙旗,装备十二门青铜火炮,船上配备指南针、航海图、望远镜及对讲机通讯系统。三千海军陆战队全副武装,手持改良版火绳枪,身披复合钢板甲。
临行前夜,朱元璋亲自送来一批新式武器??手榴弹、地雷、信号弹,并附密信一封:
>“此战只许胜,不许败。东瀛若克,则天下震动;若败,则万劫不复。望将军慎之!”
三日后,舰队穿越台湾海峡,进入东海。第七日清晨,?望哨发现前方海岸线。
“报告将军!目标海域已至,鹿儿岛湾就在前方!”
霍去病登上甲板,举起望远镜。只见远处山脉起伏,港湾深邃,岸边零星分布着木屋村落,毫无防备之意。
“传令!”他沉声下令,“第一梯队准备登陆,炮舰掩护,火箭开路!”
轰隆一声巨响,旗舰主炮发射实弹,精准命中岸上一座?望塔。紧接着,数十艘登陆艇放下,士兵们踩着潮水冲上海滩,迅速建立滩头阵地。
当地倭寇闻讯赶来,手持刀剑试图反击。但他们面对的是经过严格训练、装备火器的现代化军队。一轮排枪扫射过后,敌人纷纷溃逃。
当天傍晚,霍去病率主力登岸,宣布:“自今日起,东瀛南部归入大明版图。凡投降者免死,抵抗者格杀勿论!”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