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可能?”
“这怎么可能?”
连续问了几声,感受着胸膛疯狂跳动的心脏,高海缓缓闭上眼睛,开始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吸气,吐气,然后再吸气,然后再吐气。
依靠着有节奏的平缓呼。。。
林博士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敲击,全息投影中的海域画面逐渐被高频雷达信号扫描重构。几秒后,一个微小但异常清晰的轮廓出现在屏幕中央。
“目标确认。”技术员的声音透着一丝紧张,“这是一艘水下移动平台,体积远超常规潜艇,外形类似鳐鱼,推测为仿生推进系统。”
张昊眯起眼睛:“深度?”
“目前无法准确测定,但根据信号回波特征分析,它正以极低速在热跃层下方潜行,避开主流声呐探测。”林博士回答。
“启动‘深瞳’计划。”张昊下令,“调用‘曙光一号’量子计算资源,尝试破解该平台的能量波动模式。”
“是!”一名操作员立刻执行指令。
与此同时,李妍和穆萨已经顺利抵达接应点,并将芯片样本通过高速无人运输机送回总部。两人并未停留,而是按照原定计划前往下一个调查地点??南美洲亚马逊雨林深处的一处废弃能源实验站。
“那里曾是我们早期合作项目的测试点之一。”李妍一边检查装备一边对穆萨说道,“如果幽影网络真的渗透了我们的核心技术,他们很可能也会盯上那里的旧数据存储库。”
穆萨点头:“我们需要尽快行动。”
而在火星模拟实验室,罗伯特教授带领团队成功遏制了植物死亡的扩散趋势,并提取出部分纳米结构样本。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微型构造具有高度自组织性,甚至表现出某种类生物行为。
“这不是普通的纳米机器人。”罗伯特皱眉,“它们似乎具备自我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调整攻击策略。”
他将数据上传至内部加密服务器,同时向张昊发送了一份紧急报告。
---
中午时分,小米重工总部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
“曙光一号”已完成对“幽影网络”水下基地的初步建模,并预测出其可能的航行路径及能量供给来源。最令人震惊的是,该平台的核心动力模块与“星拓一号”的设计极为相似,几乎可以断定是基于相同的技术蓝图制造而成。
“也就是说……”艾琳盯着屏幕,声音有些发颤,“有人复制了我们的量子引擎?”
“不,比复制更可怕。”张昊缓缓开口,“他们不仅掌握了我们的技术,还进行了优化升级。”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我们该怎么办?”林博士问。
张昊站起身,目光坚定:“主动出击。”
他走到主控台前,调出全球卫星分布图:“启动‘天盾工程’第三阶段,全面封锁所有可疑频段。同时,我需要一支精锐队伍,准备执行一次高风险潜入任务。”
“潜入哪里?”艾琳追问。
“那个水下基地。”张昊淡淡一笑,“既然他们想玩猫捉老鼠的游戏,那就让他们尝尝被反制的滋味。”
---
深夜,一架隐形战略运输机悄然从非洲北部某秘密机场起飞,目的地正是太平洋上的幽影基地所在海域。
机组成员中包括张昊本人、林博士、以及一支由特种作战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突击队。他们的任务是在高空投放一枚微型量子信标,利用其特殊频率穿透海水干扰,锁定敌方基地的确切位置,并建立临时通信链路,以便后续行动展开。
飞行途中,林博士一直在调试量子信标的参数。
“理论上讲,这种信标能与对方的量子引擎产生共振。”他解释道,“一旦成功激活,就能反向追踪到它的核心控制系统。”
“问题是,如果他们也配备了类似的反制手段呢?”一名队员担忧地问。
“那就看谁的算法更快了。”林博士嘴角微扬。
张昊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他知道,这次行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力的博弈。
---
与此同时,在亚马逊雨林深处,李妍和穆萨终于抵达那座废弃实验站。
这里荒草丛生,建筑残破不堪,仿佛已经被遗忘多年。然而,当他们靠近主控室时,却发现门口的地面上有新鲜的轮胎痕迹。
“有人来过。”穆萨低声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