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相国在上最新 > 318人生到处知何似(第2页)

318人生到处知何似(第2页)

她立刻拨通陈默的卫星电话,但信号空转数秒后断开。再试几次,依旧无法接通。她转向电脑,登录“深聆”系统的公开监测端口,却发现原本实时更新的数据流已暂停,页面只显示一行黑字:

>“系统进入静默校准期。

>下次开放时间:未知。”

一种不祥的预感爬上脊背。

当晚,林婉独自来到江边。月光洒在水面,碎成无数银鳞。她取出水晶片,置于掌心,闭目吟唱“风语者之歌”。这一次,她不再试图捕捉某个具体的声音,而是将自己的意识沉入那4。37Hz的基频之中,任其牵引自己向下坠落,如同潜入一片无边的意识之海。

黑暗中,她看见无数光点闪烁,像是星河倒悬。每一点都代表一个正在被倾听的灵魂。有些明亮如炬,有些微弱欲熄。而在最深处,有一条由光丝编织而成的桥,蜿蜒伸向未知尽头。桥上行走着许多人影,有的蹒跚,有的奔跑,有的相拥而行。他们口中无声,却有旋律流淌。

突然,一道白裙身影出现在桥中央。

林婉认得她。

那是母亲。

女人缓缓转身,目光穿透虚空,直视林婉。她张了口,没有声音,但林婉却清晰听见了:

>“孩子,我没有离开。我只是变成了桥的一部分。现在,轮到你走上来。”

林婉想要回应,却发现自己无法发声。她只能向前迈步,脚下一踏,竟真的踏上桥面。脚下光纹荡漾,如同踩在水面上。她一步步靠近母亲,心跳与桥的脉动同步,每一次跳动都引发一次共振,扩散至整片意识海域。

就在她们即将触碰的瞬间,一股强大的拉力将她猛然拽回现实。

她睁开眼,发现自己倒在江畔草地上,水晶片碎裂成三瓣,散落四周。远处小镇停电,整片区域陷入黑暗,唯有天际极光悄然浮现,绿芒流转,形如竖琴弦动。

她挣扎起身,发现衣兜里多了一张纸条,字迹陌生却工整:

>“他们在清洗数据。

>‘归音协议’已被标记为潜在威胁。

>所有原始记录正在被替换或删除。

>若你还想找到真相,去归音桥。

>??一个不愿沉默的人”

林婉攥紧纸条,望向东方群山轮廓。归音桥,母亲笔记中标注的地点,位于喜马拉雅东麓,曾是周临川选定的“理想场域”??那里地磁稳定,大气稀薄,最适合进行跨维度声波传导实验。

她知道,这一趟必须去。

第二天清晨,她锁上诊所大门,贴出告示:“暂停接诊,归期未定。”然后收拾行囊,带上母亲的笔记、破碎的水晶片、两枚铜徽章,以及那台从南极带回的便携式共振仪。临行前,她在桌上留下一封信,收件人写着“未来某位需要倾听的孩子”。

火车穿越平原,汽车攀上高原,最后一段路只能徒步。沿途村庄渐渐稀少,空气愈发清冷。第七日黄昏,她终于抵达一处峡谷入口,石碑半埋雪中,依稀可见“归音”二字。

穿过峡谷,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孤桥横跨深渊,全由灰白色石材砌成,桥身无栏,仅靠两侧凹槽引导脚步。桥面刻满细密纹路,竟是无数种语言书写的“听见”一词,层层叠叠,绵延百米。更令人震撼的是,每当风吹过桥体,便会发出低沉鸣响,正是4。37Hz的标准频率。

林婉踏上桥的第一步,脚下立刻传来震动。

不是物理的震颤,而是意识层面的共鸣。她感到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母亲在这里调试设备的身影;周临川跪地测量地磁的姿态;一群蒙面人深夜拆除仪器的混乱场景;还有……一个小女孩牵着大人手,走过这座桥,嘴里哼着童谣。

那是她五岁时的记忆。

她从未记得自己来过这里。

可身体记得。

她继续前行,每一步都像在唤醒沉睡的神经元。当走到桥中央时,天空骤然裂开一道极光,紫色光瀑倾泻而下,正落在桥心一块圆形石台上。台上立着一台造型奇特的装置:主体似钟,却无指针;外壳透明,内藏流动液体,颜色随光线变幻,宛如活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