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之乘风而起笔下文学 > 第三千零六十八章 条件和推导(第1页)

第三千零六十八章 条件和推导(第1页)

周至笑道:“我现在其实有一种更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我们埋着头猛跑,跑着跑着有一天一抬头,发现自己已经遥遥领先,其余人都落在身后了。”

“这种思想还是要不得。”表明东笑道:“年轻人敢想敢干有自信,不是坏事儿,我承认你们现在已经搞出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千万不能翘尾巴。”

“因为历史的重任已经渐渐转移到了你们的肩上,别说现在没跑过别人,就算是跑过了,也还要和自己比,保持速度啊。”

“对,胸怀高远,脚踏实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周至赶紧端起杯子:“我这不也是给自己和小苗打打气嘛。”

“辜老那边课题进度,还是不能拉下。”大家又一起喝了一杯,表明东总算是说了句良心话:“那边的课题难不难?好像也是与信息工程相关?如果是的话,是不是你可以当甲方,只负责课题规划,抓总体方案就行,具体实

现,敲代码这样的工作,可以攒一个小组,交给他们去做嘛。”

“其实现在也是这样干的。”周至笑道:“进度还行,您也请放心,耽误不了的。不过在课题研发的过程当中,又冒出了一些新的想法,我准备将它们也加入到课题里边去,可能会把之前的一些工作推倒重来。”

“哦?是什么样的想法?我听得明白吗?”

“您肯定听得明白的。”周至笑道:“之前我的硕士研究课题,不是搞了一个方言声韵的标本库吗?”

“现在的博士课题,就是要在这个标本库的基础之上,还原出中古音的拟构来,换一种说法,就是想要还原出唐诗在它诞生的那个年代,真正读法来。”

“这个很难吗?”

“难,相当的难。”周至说道:“这门学问其实从宋明就开始发端了,到了清代盛行成为‘小学之学,再到近现代诸位大家引入现代语言学,声韵学的研究工具继续研究,前前后后,也算是研究了小千年了,但要说研究得多么

透彻,依旧不尽然。”

“你们文科的课题这么恼火的吗?研究近千年都没研究透彻?”表明东讶异道。

“这里边当然涉及到许多的原因。”周至笑道:“最大的原因,就是语言用文字来记录,它天然就丧失了一部分信息要素。”

“对,声音要素。”这一点表明东倒是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信息学信息工程的必修课目之一,信息的调制,传输,损失,校验,恢复,这些东西也是信息工程研究的对象。

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个分支,但就好文史不分家一样,计算机学院的院长不懂信息工程,那同样也是一个笑话。

“对,没有声音的载体,单靠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就缺乏了一个维度。”周至说道:“现在我的课题,就是想通过现有的信息维度,将丢失在历史长河当中的那个维度给推构出来。”

“这的确难度太大了。”表明东说道:“这就好比一只蚂蚁在向前爬,它的理解当中地面食平的,如果不是调头一直爬,它能够确信永远不可能回到自己的起点。”

“就是这个意思,它的世界是二维的,理解不了三维空间,很难认知到自己爬行的地面可能会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从球体的三维空间维度来看,这只蚂蚁要是一直爬,完全可以爬回到自己的出发地,这就是跨维的差异。”

“那就需要有一种方法,或者说是参考系,让自己即便可以通过一些模型和方法,计算出自己所在的二维面其实应该是三维面。”麦明东点了点头:“你的那个方言声韵标本库,是不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参考系?毕竟它们都是从

古代传下来,流传到今天的,但它们毕竟是声音,里面可能给就会有一些古代语言的留存,是从那个缺失的维度里流传变化下来的东西,起码也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底子。”

“思路完全正确!就好比北美英语和英伦英语,哪怕音标完全一样的单词,在变成声音后,也会具有明显的特征变化。”

“现在辜老要我做的事情,就是在英伦英语完全丧失的情况下,根据北美英语的现行音标和可以听到的发音,再结合莎士比亚剧集,拜伦,雪菜诗集中的声韵规则,将英伦英语的发音完全恢复出来。”周至不由得竖起了大拇

指:“跟您老聊这个真是一点不费力,不像三小只,还得我解释半天。”

“这个标本库,就是我优越于前人的神兵利器,哪怕是他们研究了小千年都还没有完全透彻的东西,我也觉得挺有信心的。”

“哦?为什么这个标本库就可以给你这么大的信心?”

“古时候交通不便,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听过第二种方言,包括许多具备盛名的声韵学研究者。”周至说道:“只要我们更仔细的研究一下,许多具有相当成就的声韵学者,他们更多是依赖自己的方言,结合古代流传下来的文

字记录的声韵知识,展开的中古声韵研究,而他们的成绩,往往与他们方言当中的古代遗存多少,息息相关。”

“因为他们对于中国汉语方言的声韵没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就具备局限性,还是很严重的局限性。”周至说道:“一辈子只听过北京话的人,无法凭空想象出粤语的九声六调,这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了,现代科学可以有一些办法,对古代声调进行算法上的推构,比如六调,其实可以根据现有普通话的四声,利用起声的频率变化按等级划分出来,然后得到一些组合,再将这些组合当中相对合理的挑出来套到古代学

说里进行验证,最后得到一个最大的‘合理集。”

“许多学者,包括近现代学者,都是采用的这种办法,这种办法的好处就是足不出户就能做这门学问,更多侧重于逻辑和推理,而忽略和采集实证。”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囿于他们当年所处的条件,他们只能这样做学问,别无它途。”

“但是这样做的问题太大,因为我们都知道,逻辑的正确结果取决于两个因素,推导方法的严密科学固然是其一,但更加重要的,是前提条件足够充分,可以满足推理的需要。”

“要是前提条件本身就不够充分,往往越是正确的推导方法,越是要得出荒谬可笑的结果。”

“有个古代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麦小苗笑道:“伯乐的儿子相马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逻辑学早在古代就被中国人玩明白了。”

“什么故事呀,我好像都没听过呢?”麦小苗知道的中国故事,那绝对是周至给她讲的,不过这也足以让表明东对宝贝孙女又刮目相看一次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