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县令含笑点头,他没料到,清荷妹子家会如此大义,不仅舍得出钱为村里修路,还愿意修一条从村里到镇上的路。
这份心,实在是难得!
那些富了多年的乡绅富豪,个个富得流油,又到处宣扬善名,都是嘴上说得好听,就是没见到谁动真格的,说白了就是没有清荷妹子这份胸襟。
那汉子得到答覆,兴冲冲地跑到前头一个正在分汤的人面前,说了些什么。
那掌勺的人,伸着脖子朝马车这边望了望,随后往马车走来。
分汤的是王长喜,因着进了腊月,天气越来越冷。
清荷买了些猪大骨炖汤,隔三差五地送到修路这里来,叫大伙喝口肉汤暖和暖和。
今天正好是腊月初八,不仅有骨头汤,还有香喷喷的腊八粥。
不是那种清汤寡水的稀粥,而是加了豆子的稠粥,比自家吃饭还舍得下米,修路的汉子一个个吃得眉开眼笑。
大冷的天,一碗热汤,一碗稠粥下肚,填饱了胃,也温暖了人心。
不知从何时起,这些修路的村民不约而同地称周家的人为大善人。
王家庄的人听说后,打心眼里高兴,随即把村里建学堂,修路,收菜这些事通通一说,换来别的村子里的人更多羡慕的眼光。
王长喜把分汤的事交给同村的一个村民,自己小跑到马车旁:「两位老爷是要找周二哥吗?」
「嗯,没错,我们头一回去,不清楚路,劳烦大哥指条路。」宋县令语气亲和,夹杂着些许迫不及待。
他去王家庄不仅是想看看增产后的红薯,几个月前孟奎那小子就说,清荷妹子一家在村里建了学堂,让村里的孩子都有书念。
前头还说在村里修了路,如今村子里大变样,和别的村子都不同,他听得心痒,早就想一看究竟。
他想看看,一个普通的村子,能变得多与众不同。
「正好我要回村,我在前头给两位老爷带路,去王家庄的路很好认,顺着这条新修的石子路一路走就到了。」
王长喜如今是周家作坊送货的队长,每个月都要往府城跑一趟,长了不少见识。
他见宋县令的马车和穿着不差,以为他们是来周家谈生意的,为了不得罪人,语气间颇为恭敬。
马车一路行至王家庄,从进了村子起,宋县令便在观察整个村子。
村里的房屋和别的村子并无太大差别,并不都是青砖灰瓦房,黄土建的土房不在少数。
有差别的,是那条又宽敞又平坦的石板路,还有路上村民们的笑脸。
怎么说呢,王家庄村民脸上笑,带着一股感染力,是那种对未来充满期待,充满向往的笑容。
宋县令心中动容,百姓安居乐业,心怀希望,不就是人人期盼的太平盛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