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波答应帮忙照看二房,刘氏和周大伯面露笑容,对儿子的反应十分满意。
刘氏更是拍着胸脯道:「清荷,家里的事你别担心,家里不仅有你大哥在,还有我和你大伯在,不会有啥事的。」
「那就辛苦大伯和大伯母了。」对于大房的好心,清荷十分感激。
女儿临走前还不放心家里,万氏一颗心酸得难受,眼眶红红的,紧抿着嘴,像是随时要哭出来。
李氏拍拍万氏的手,对着她摇头,一是安慰万氏,二来也是不想万氏一直这样,叫大孙女心里不安。
家里没人舍得大孙女走,从她到喜乐都舍不得,可舍不得也没办法,大孙女嫁了人,不去夫家不行。
家里的事有大房在,生意上的事也安排好了,清荷还有件放心不下的事,就是村里的村学。
「大嫂,村里的村学那边,麻烦大嫂多盯着点,现在的夫子挺不错的,若没有大错处,可以让他一直教下去。」
「若是夫子要走,重新请的夫子还请大嫂把把关,教导孩子的夫子,学问可以不用特别出众,人品却不能有问题。」教学上的事,大哥他们都不懂,只有麻烦大嫂。
谭玉娇神色郑重地点头:「包在我身上,有我在一天,村里村学的事,我就会尽心盯着。」
关系亲密的姑嫂俩对视一眼,看懂了彼此的坚持。
最初建村学,清荷只是想培养些读书人,为自家做后盾,然而渐渐地,村学里的孩子或开始科举,或找到体面的活计,总之过上了与父辈截然不同的生活。
见到这种改变,清荷的心里非常受震撼,这不就是教育的意义吗?孩子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生活,实现心中的抱负。
最初的心思逐步淡下去,她现在更想看到村里的孩子一个个都变成有本事的人。
自己家乡的孩子,个个都有出息,身为村里人的她,也觉得十分自豪。
第436章感恩的心
同大伙拉拉扯扯聊了一上午,直到快中午时大房的人才回去,清荷把奶奶李氏留了下来,她想跟奶奶一块吃午饭。
李氏自从搬回老宅之后,便很少到二房吃饭,清荷已经有些日子没和奶奶吃饭了。
要说她这次离开家,家里最放心不下的人就是奶奶,爹娘和弟弟们,身体一向不错,这次分别后,过些日子又能相聚。
可是奶奶不一样,奶奶年纪大了,意外也更多。
这时代的老人寿数并不长,医疗手段也不好,有时候一场病就能要了老人的命。
从决定要去京城那天起,清荷便会尽量抽时间陪伴奶奶,就想着能和老人多说说话,多吃一顿饭。
前世清荷外婆走之前,清荷一直忙于自己的事,陪外婆的时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