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再度撕裂。
微博热搜出现两个对立话题:#别让道德绑架innovation#与#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快的马而是更好的路#。知乎有人发文质问:“当美国硅谷都在研究脑机接口时,我们却在争论要不要读取用户心跳,这是进步还是退化?”
压力如潮水般涌向拓方。
董事会会议上,一名资深董事直言:“方总,我不是反对理念,但投资人要看回报。连续两个季度营收增速低于行业均值,股价已经跌去23%。再这样下去,恐怕连员工持股计划都会受影响。”
方青叶听完,没有反驳。他打开投影,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里是一位七十岁的独居老人,正在使用拓方开发的“亲情回声”功能。该功能允许子女远程授权父母设备,在检测到异常长时间静止或多次误触后,自动拨打预设联系人电话。视频中,老人突发头晕摔倒,系统三秒内触发报警,邻居及时赶到送医。
“这是我们上个月救下的第17位老人。”方青叶轻声说,“他们不会给我们点赞,也不会写好评,但他们活下来了。这就是我们的回报。”
会议室一片寂静。
良久,那位董事低声说:“……我懂你的坚持。可市场不懂。”
“那就教会它懂。”方青叶站起身,“下周我去证监会演讲,题目就叫《慢公司如何创造长期价值》。”
演讲当天,会场座无虚席。他没有讲KPI,也没有谈估值,而是讲述了过去一年里七个普通人的故事:被误判为诈骗电话拦截的老教师、因关闭自动刷新而重新掌控生活的抑郁症患者、靠“农货溯源计划”第一次收到买家感谢信的云南茶农……
最后他说:“我们总以为技术要跑得越来越快,可有没有想过,有些人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停下来喘口气的权利?真正的创新,不该是让人更忙、更累、更焦虑,而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数字世界里活得有尊严。”
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个月后,《证券时报》发布深度报道:《“慢增长”背后的硬实力??拓方科技用户留存率逆势提升至91。6%,客户满意度创历史新高》。文章指出,尽管市场份额未显著扩张,但拓方的核心用户黏性远超同行,广告主反馈转化效率提升近四成,“因为这里的注意力是真的”。
资本的态度悄然转变。
高盛悄悄上调评级,称“拓方模式揭示了可持续商业的新可能”;新加坡主权基金增持股份;甚至连最初唱衰的某VC合伙人也在朋友圈转发文章:“或许我们错把克制当软弱,其实那才是真正的力量。”
春天真正来了。
四月末,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审议《人工智能应用管理条例(草案)》,其中多项条款明显吸收了“七泡公约”与《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声明》的核心精神。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四章第十九条:“禁止利用非自愿获取的生理信号进行个性化推荐。”
消息传出,方青叶正在社区驿站教一位老爷爷用微信挂号。
老人颤巍巍地操作完流程,抬头笑道:“小方啊,你说这手机现在挺好用,不像以前老弹窗骗我点红包。”
方青叶也笑了:“以后会更好。”
走出驿站时,章风蓓来电:“工信部拟设立‘数字向善创新奖’,第一届获奖名单里,有你。”
“我不去领。”
“为什么?”
“因为我不是为了获奖才做的这些事。”他望着街边新开的一家小店,招牌写着“慢茶?第七泡”,忍不住嘴角微扬,“你看,茶已经泡开了。”
当晚,他回到办公室,打开抽屉,取出那本《“七泡公约”实施路径白皮书》。扉页上,他写下一句话:
**“伟大的企业,不是改变了多少人的人生,而是守护了多少人不被改变的权利。”**
窗外,城市灯火通明。
而在无数个角落,有人关掉了自动播放的短视频,有人拒绝了权限索取请求,有人第一次认真阅读了隐私协议,还有孩子问父母:“爸爸,为什么这个APP不能偷听我们说话?”
答案很简单:因为有人坚持过。
风仍在吹,雨还会下,前路未必平坦。但此刻,茶香氤氲,人心尚温。
他知道,这场始于一杯茶的革命,早已超越技术本身。
它是一场关于人性的投票??
而越来越多的人,投给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