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准备怎么对外解释?”她问,“毕竟这笔收购金额不小,媒体肯定会追问。”
“就说布局空天信息产业链。”方青叶笑了笑,“反正也不算撒谎。”
两人正说着,方菲拎着无人机走了进来,脸颊微红,额头上沁着细汗。“爸,妈,我刚把整个苗圃的高清影像拼出来了!你们看??”她打开平板,一幅色彩鲜明的热力图展现在眼前。
红色代表植被密集区,蓝色是裸土或硬化地面,绿色则是生长中等区域。整片园区的土壤湿度、作物长势、灌溉分布一目了然。
“这是我用新写的AI模型分析的,误差率控制在6。3%以内。”方菲兴奋地说,“如果将来有更多卫星数据支持,精度还能提升到3%以下!到时候农业保险、灾害预警、碳汇测算都能用得上!”
方青叶盯着屏幕,久久未语。
良久,他轻声说:“你知道吗?这就是未来。”
他转向白藕:“我们不做通信星链,至少一开始不做。我们要做的,是中国版的‘遥感星座+AI决策平台’。先从农业、环保、应急管理切入,打造垂直领域的数据服务闭环。等技术和资金积累到位,再向全球通信拓展。”
白藕恍然大悟。原来他根本没想照搬马斯克的路子。
“聪明。”她说,“风险更低,落地更快,而且更符合国内实际需求。”
“还不止。”方青叶眼神渐亮,“你知道为什么国家最近大力提倡‘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吗?因为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已经触顶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应急响应迟缓……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数据获取能力的不足。而低轨卫星,恰恰能提供全天候、全覆盖、高时效的地表观测能力。”
他站起身,走到院子中央,仰望苍穹。“想象一下,未来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天眼’系统。暴雨来临前三小时,系统自动预测内涝点并通知排水部门;森林火灾刚冒烟,卫星就在第一时间捕捉热点并向消防中心报警;甚至连某条河流水质突变,都能实时监测溯源……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基础。”
白藕听得入神。她忽然觉得,眼前的丈夫不再是那个在县城茶馆里慢悠悠喝茶的男人,而是一个正试图撬动时代的杠杆者。
“可是……政策允许吗?”她仍有些担忧。
“允许。”方青叶笃定地回答,“今年四月,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商业航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卫星研制、发射和应用。上个月,北京一家民营火箭公司刚完成了首次入轨发射。连央视都专题报道了。风向变了。”
他又补充道:“而且我们不是孤军奋战。刚才陈屿提到的轨道审批试点,很可能就是第一批商业化许可。只要我们在两个月内完成公司收购和技术整合,完全有可能抢在竞争对手前面拿到入场券。”
白藕深吸一口气:“那人才呢?总不能全靠那三十几个人吧?”
“已经在挖人了。”方青叶嘴角微扬,“航天五院、八院有不少年轻工程师对体制内的晋升机制不满,愿意出来闯一闯。我们开出的条件很有竞争力??高薪+股权+技术主导权。已经有七八个核心人员表达了意向。”
“你就这么确定他们来了就能干成事?”
“我不确定。”他坦然承认,“但我确定一点:只要方向对了,哪怕走得慢一点,终究会到达。相反,方向错了,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
这话让白藕心头一震。
她忽然想起十年前,方青叶刚创业时被人嘲笑“书呆子做生意肯定失败”,结果三年就把一个小软件公司做到行业前三。那时候他就常说一句话:“大多数人只看眼前三步路,而我想的是十年后的地图。”
如今,这张地图终于延伸到了太空。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官宣?”她问。
“不急。”方青叶摇头,“先低调整合,等第一颗自主改进型卫星成功入轨再说。现在吹牛没用,拿数据说话才是王道。”
正说着,奶奶端着一盘刚炸好的春卷走出来,笑呵呵地说:“你们俩嘀咕半天,是不是又要搞大事啦?”
方青叶笑着接过盘子:“妈,您儿子就是爱做梦。”
“梦好啊!”奶奶拍拍他肩膀,“没梦的人才可怜呢。你看隔壁老李家儿子,一辈子就想娶媳妇分房子,结果媳妇跑了房子塌了,活得多没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