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你说我是大佬?TXT > 827 大洋彼岸的警惕(第1页)

827 大洋彼岸的警惕(第1页)

“理想很丰满,但画饼容易做饼难。卫星互联网投资是天文数字,回报周期极其漫长,他们三家真能摒弃内部竞争,心无旁骛地坚持投入十年甚至更久吗?”

“三家都是巨头,合作听起来美好,但内部谁听谁的?利益怎。。。

夜色如墨,扬州城外的蜀冈依旧静谧。查绍馥站在天台边缘,风从瘦西湖方向吹来,带着水汽与秋意的凉。手机屏幕早已暗下,但他仍握在手中,仿佛那条来自欧科微的回复还残留在指尖温度里。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竞赛的开端,更是一场关于时间、资源和意志的漫长拉锯。

“入场券”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清晨,拓方科技总部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墙上投影已切换为“苍穹-01”号原型星的最终测试报告,各项指标全部达标,仅剩发射许可尚未落实。李丽坐在长桌一侧,翻阅着工信部回函的复印件,眉头微蹙:“预占程序已启动,但正式频率分配需等到我们完成首次入轨验证。换句话说??没有卫星上天,一切仍是空中楼阁。”

“所以我们必须抢在蓝箭之前把‘苍穹-01’打上去。”王杨声音低沉却坚定,“哪怕只是试验性发射,也得让全世界看到我们的名字出现在轨道上。”

查绍馥点头:“我已经联系了酒泉方面,申请明年一月的拼车发射窗口。如果顺利,我们可以搭‘长征六号’顺风车,与其他三颗科研卫星共载升空。”

“可问题是,”胡波插话,“现在距离发射不到四个月,我们不仅要确保卫星稳定运行,还要建立地面测控系统。目前全国仅有五个国家级测控站对民营机构开放共享,且排期紧张。若不能实时追踪轨道数据,等于瞎子放风筝。”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就在这时,方青叶缓缓开口:“我在青海有个老朋友,中科院青海湖观测基地的负责人。他们那边有一套退役的S波段雷达阵列,原本准备拆解回收。我刚跟他通了电话,愿意借给我们做技术改造试点。”

众人眼前一亮。

“但这需要至少三个月工期,还得协调军方审批。”李丽提醒道,“毕竟涉及远程侦测能力,敏感度极高。”

“我去谈。”方青叶语气平静,“当年我在航天五院参与‘风云’系列研发时,曾协助军队完成过边境遥感监测项目。有些旧人情,该用就得用了。”

查绍馥看着他,忽然笑了:“你还藏着这么多底牌?”

“不是底牌,是责任。”方青叶目光扫过全场,“我们不是为了融资讲故事才做航天,而是为了让中国人也能平视这片星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得扛起该扛的东西。”

会议结束后的第七十二小时,一支由二十名工程师组成的先遣队已抵达青海湖西岸。荒原之上,一座锈迹斑斑的金属塔耸立在盐碱地中,如同沉睡多年的钢铁巨兽。四周无人烟,只有风掠过戈壁发出呜咽般的呼啸。团队住进了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昼夜不停进行设备检测与电路重构。

与此同时,查绍馥亲自带队北上京城。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部委办公室,而是国防科工局下属某研究所的秘密实验室??那里存放着一套名为“星眸”的高精度轨道预测算法模型,原本仅供军工单位使用。

“这是违规操作。”接待他的中年军官直截了当地说,“你们民企没资格接触核心算法。”

“我不是来要源代码。”查绍馥将一份文件推到桌上,“我只是希望借用它的运算框架,在封闭环境中运行我们的轨道模拟程序。全程录像监控,结果不出实验室大门。”

对方冷笑:“你以为我们会信你?”

“你不信我可以,但你应该相信欧科微。”查绍馥不慌不忙掏出一张名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凡拓方所请,皆可视同吾意。”??欧科微亲笔**。

空气骤然凝固。

半晌,军官起身离席,拿着名片走进内室。十分钟后回来,只说了三个字:“试一次。”

那一夜,查绍馥守在终端前,亲眼看着“星眸”模型以毫秒级速度演算出未来七十二小时内全球低轨物体的运动轨迹。当屏幕上精准标出国际空间站、星链集群以及我国北斗系统的实时位置时,他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背爬升??这才是真正的太空话语权,藏在冰冷的数据背后,比火箭更锋利,比卫星更致命。

“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系统……”他喃喃自语。

“那就建一个。”身旁的技术顾问低声回应,“叫它‘天眼’。”

回到扬州已是深秋。银杏叶落满庭院,而公司大楼依旧彻夜通明。方青叶带回了青海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雷达阵列恢复率已达78%,预计十二月中旬可投入试运行。与此同时,“启明一号”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方案也通过内部评审,进入风洞试验阶段。

然而,风暴再次袭来。

某财经媒体突然刊发深度报道《谁在掌控中国的天空???民营航天背后的资本迷局》,文中影射拓方科技存在“境外资金渗透”嫌疑,并列举其早期投资人中有两家注册于开曼群岛的基金。“尽管企业宣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但股权结构复杂,实际控制人模糊,令人担忧国家战略性资产落入他人之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