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藕听得心头一震??这是招安!
可欧科微却缓缓点头:“听起来不错。但我有个问题:如果将来我们想自己造火箭呢?”
马芸笑意不变:“欢迎竞争。市场需要良性博弈。不过……”他顿了顿,“造火箭烧钱太狠,成功率又低。据我所知,蓝箭至今还没实现可回收。你们确定要走这条路?”
“我不确定。”欧科微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湖面上飘过的画舫,“但我确定一件事??中国人不能把命运系在别人腰带上。无论是卫星、火箭,还是操作系统、芯片,都一样。”
他转过身,直视马芸:“所以我告诉你,我会造火箭。五年内,我要让‘拓方一号’飞上天。到时候,我不需要求任何人。”
马芸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鼓起掌来:“好!这才是企业家该有的格局。既然如此,我也不设限。发射资源,照常开放。咱们公平竞争,看谁能率先建成中国的低轨星座。”
两人举杯,轻轻一碰。
夜色渐深,湖风拂面。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这一刻正式拉开序幕。
第二天清晨,欧科微返回南新。飞机上,他翻开笔记本,写下几行字:
【战略方向】
1。加快卫星量产节奏,年内完成首批24颗试验星部署;
2。成立“天穹计划”专项组,秘密启动液体燃料火箭研发;
3。与中科院力学所、航天八院建立联合实验室,引进高端人才;
4。推动静海银行设立“航天产业基金”,首期募资50亿,定向支持上下游企业。
“白藕。”他合上本子,唤道。
“在。”
“通知王杨,让他从欧科微航天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火箭研发团队。地点……就放在扬州基地,对外称‘特种设备测试中心’,保密等级升为S级。”
“是。”白藕顿了顿,“那马芸那边……真的放任不管?”
“不。”欧科微望向舷窗外翻滚的云海,“我们要比他更快。他以为他是猎人,其实……我们才是。”
与此同时,杭州。
马芸坐在蚂蚁Z空间顶层会议室,面前是一块巨大的电子星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全球低轨卫星分布。
“查了一下,方青叶过去十年,几乎没公开露面。”彭蕾翻着手中的资料,“但他名下的拓方科技,早在五年前就开始布局碳纤维材料、相控阵天线、星载AI算法……这不是临时起意,是早有预谋。”
“我知道。”马芸轻声道,“这个人,表面是银行家,骨子里是个疯子。敢拿百亿身家去赌一个看不到回报的梦。”
景贤东皱眉:“那我们还要继续吗?万一他真把火箭做成了……”
“当然要继续。”马芸站起身,走到窗前,“越是这样的对手,越值得尊重。而且……”他嘴角微扬,“我也没打算只靠蓝箭。”
众人一怔。
“我已经联系了航天科工旗下的快舟团队,还有长春光机所的技术骨干。另外,天基物联网项目的立项报告,今天上午已经递进发改委。”
他转身,目光如炬:“这场仗,才刚开始。谁赢谁输,五年后见分晓。”
时间进入八月中旬,扬州。
烈日炎炎,拓方科技新建的秘密基地隐藏在一片丘陵之后。高墙电网,岗哨森严,门口连个牌子都没有。只有内部人员才知道,这里代号“天穹”,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民营企业自主建设的火箭研发中心。
王杨带着二十多名工程师入驻第一天,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长达三百米的总装车间、价值数亿的振动测试平台、真空热环境模拟舱……设施之先进,堪比国家队。
“这些都是方行长亲自批的。”白藕介绍道,“他还协调了军方退役的测控雷达站,用于后期轨道跟踪。”
一位年轻工程师忍不住问:“我们真的要造火箭?不是说只做卫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