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荷穿着一身肉色瑜伽服,刚锻炼完。
两人正在闲聊银行的事,方青叶喜欢和夏荷聊这个。
夏荷原来就是银行人,又在南新呆过三年,了解这里的人和事。
听到方青叶提到他问自己新上任的临时秘书是。。。
雪在凌晨三点停了。
欧科微没睡。他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摊着一张泛黄的手绘图纸??那是父亲方青叶三十年前参与设计的长征三号燃料输送系统草图,边角上还残留着一点暗褐色的斑迹,像是干涸的油渍,又像血。这张图是他从母亲压箱底的铁盒里翻出来的,背面写着一行小字:“哪怕失败,也要留下数据。”
他轻轻抚过那行字,指尖微微发颤。
手机震动了一下。白藕发来消息:【TF-X已完成第四次变轨,轨道倾角调整至34。7度,预计12月8日与LJ-2025A实现最近距离交汇,间距约1。8公里。‘镜像协议’预热程序已启动。】
欧科微回了一个“好”字,起身走到窗边。玻璃映出他的轮廓,瘦削、挺拔,眉宇间藏着一股不肯低头的倔劲儿。远处天际线开始泛白,城市尚未苏醒,但扬州基地的灯火彻夜未熄。他知道,王杨正带着团队进行“天穹-1”一级发动机的低温静力测试,这是发射前最关键的验证环节之一。
他拨通电话:“进度?”
“推力室结构承压达标,涡轮泵转速稳定在每分钟28000转。”王杨的声音沙哑中透着兴奋,“液氧入口温度达到-185℃,材料无裂纹、无变形。我们……真的做到了。”
欧科微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这一刻,他们等了四年。四年来,拓方科技对外宣称是一家“高端制造投资平台”,实则暗中集结了三十多名曾服役于航天一院、八院的技术骨干,有的辞职,有的提前退休,甚至有人冒着泄密风险带出了部分非涉密设计经验。他们在扬州郊区租下废弃农机厂,用静海银行的资金一层层加盖防震车间、电磁屏蔽室、真空环境模拟舱。没人知道那里正在组装中国第一枚民营液氧煤油火箭。
“通知总装线,下周开始箭体对接。”欧科微说,“我要亲眼看着它立起来。”
“可发射场呢?”王杨迟疑,“戈壁选址还在保密状态,测控链路也没完全打通……”
“测控的事我来解决。”欧科微打断他,“孙振华上次调研后写了内部报告,我已经通过林启明拿到副本。他在建议栏写了一句:‘民间力量具备技术潜力,宜纳入国家应急发射体系观察名单’。”
王杨倒抽一口冷气:“这意味着……我们可能被收编?”
“不是收编,是接纳。”欧科微笑道,“他们终于愿意承认我们的存在了。接下来,我们要让他们主动邀请我们加入游戏。”
挂掉电话,欧科微打开电脑,调出一份加密文档??《东风计划执行纲要》。这是他亲自拟定的战略蓝图,共分五阶段:
一、技术破局:以TF-X卫星和“天穹-1”火箭为核心,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壁垒;
二、资本造势:借政策东风推动估值跃升,吸引地方政府产业基金注资;
三、生态绑定:与地方卫星工厂、高校实验室形成联盟,构建分布式产业链;
四、官方渗透:通过技术展示、人才交流、联合试验等方式,逐步获得体制内认可;
五、破壁升空:在不违反法规的前提下完成首次发射,迫使监管机构正视并回应。
现在,前四步已悄然推进,只剩最后一步??点火。
他起身穿上大衣,拎起公文包走出办公室。电梯下行时,他看见监控屏幕上闪过一道异常信号:南新市气象局雷达捕捉到一组高空电离层扰动,频率特征与低功率激光通信极为相似。
“TF-X在传数据。”他低声自语。
清晨六点十七分,成都地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