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蕙脚步微顿:“所以,周毅刚真是过渡?”
周雨没回答,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她走出大楼,阳光终于刺破云层。手机响起,是老李:“师妹,我又查了那笔两千万拨款的去向。其中有八百万流向一家名为‘智链未来’的咨询公司,法人代表叫陈砚,简历写着曾任某投行TMT组负责人,但业内根本查不到这个人。”
“查股权结构。”邓蕙迅速回复。
不到十分钟,照片传来。智链未来的最大股东是一家注册于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而该公司的授权签字人,竟是周雨。
邓蕙心头一震。
周雨?那个一直低调沉默、仿佛只是个传话工具的秘书?
她立刻拨通梅宜电话:“你说的那个真正被扶持的人……是不是周雨?”
电话那头沉默许久,梅宜才道:“你以为方行为什么敢推动混改?因为他手里握着一条看不见的线。周雨不是他的影子,是他在集团内部埋了十年的棋子。这一次,他要用这条线,牵动整个静海的神经。”
邓蕙握着手机,站在烈日下,竟感到一阵寒意。
原来如此。
周毅刚的存在,不只是为了架空她,更是为了掩盖真正的核心人物??周雨。一个看似无权无势的秘书,实则是方青叶亲手培养的“隐形操盘手”。而“战略协同项目组”,不过是为周雨搭建舞台的幌子。
她忽然想起七年前,自己熬夜做流程图时,周雨也曾默默送来一杯热茶。那时他说:“邓行,您这样的女人,不该被困在流程里。”
如今想来,那句话不是敬佩,而是怜悯。
当晚,邓蕙彻夜未眠。她在电脑上反复修改竞聘规则,增设“危机应对沙盘推演”环节,并亲自设计了一套模拟题:假设区域分行上线首日遭遇黑客攻击,客户数据泄露,媒体围攻,你会如何应对?
她知道,这场竞聘表面公平,实则暗流汹涌。周雨必然参选,而他背后有方青叶全程护航。但她也清楚,唯有在这种高压情境下,才能逼出真本事,也让所有人看清??谁才是真正能驾驭变革的人。
答辩当天,礼堂座无虚席。除领导班子外,还有集团派来的观察员、外部顾问团,甚至几家财经媒体记者列席旁听。
第一位上场的是周毅刚。他准备充分,PPT精美,讲起“年轻化团队建设”头头是道,但在沙盘推演环节却被问住:“若地方监管突然叫停试点,你如何协调?”
他支吾半天,只得搬出“请示上级”四个字。
第二位是零售部副总监林岚,表现稳健,可惜缺乏宏观视野。
直到第三位??周雨登场。
他穿着素色衬衫,没有领带,步伐平稳。开场便道:“我认为,未来的银行不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个生态节点。我们的敌人不是同行,是用户的遗忘。”
全场微微骚动。
他在数据分析方面展现出惊人能力,精准引用近三年各条线边际收益曲线,并提出“流量-转化-留存”三维考核模型。沙盘推演中,面对“突发舆情”,他立即列出三级响应机制:技术溯源、公关预案、高层发声节奏,并强调“第一时间不是道歉,而是控制信息源”。
观察员频频点头。
轮到邓蕙提问时,她盯着他眼睛:“你说生态,那你告诉我,当资本介入后,银行员工的利益该如何保障?如果新股东要求裁员20%换取估值提升,你会怎么做?”
周雨沉默两秒,答:“我会建议他们换一个更听话的管理层。因为静海的价值,不在资产负债表,而在两万员工的日积月累。毁掉人心,等于自毁长城。”
掌声悄然响起。
邓蕙看着他,忽然觉得陌生又熟悉。这个人,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递茶的秘书。
最后一位选手是邓蕙推荐的运营中心骨干赵磊。他表现扎实,但在气势上终究差了一截。
投票结果出炉:周雨第一,邓蕙方案获最高评价,赵磊第三。
方青叶宣布结果:“试点项目总监由周雨担任,即日履职。邓行长牵头组建支持团队,确保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