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你说我是大佬?篱笆好文学 > 813 方青叶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贫穷(第2页)

813 方青叶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贫穷(第2页)

后来有人留言:“原来云南还有这么艰苦的地方”

再后来,一条高赞评论写道:“她不是在卖货,是在替大山说话。”

课程结束已是傍晚。陈伟安独自走到村外山坡上,望着远处层层叠叠的梯田。李妍跟上来,递给他一瓶水:“刚才后台统计,今天新增注册‘乡村创作者’账号三百七十六个,其中六十岁以上用户占百分之十八。”

“很好。”他说,“我们要让更多沉默的人,成为内容的主人,而不是算法的奴隶。”

夜里,他住在村支书家二楼的小屋里。屋顶漏风,床板吱呀作响,手机依旧没信号。他靠着手电筒光翻开随身带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地试点问题:物流成本高、网络不稳定、老年人学习曲线陡峭……

正写着,窗外传来动静。抬头一看,娜香抱着一台旧笔记本电脑站在院门口,身后跟着几个年轻人。

“陈老师,我们把白天的直播剪了个短片,想请您看看。”她说,“我们自己配了字幕,用了您教的节奏感技巧。”

陈伟安接过电脑,点开视频。短短三分钟,却极具感染力:晨雾中的山寨、母亲搓麻绳的手部特写、孩子背着柴火上学的背影、父亲在悬崖边采摘草果的惊险画面,配上一段低沉女声吟唱的傈僳古调。

结尾字幕缓缓浮现:“我们的生活,不该只有苦难。也有坚韧,有美,有值得被记录的每一天。”

他看完,久久无言,只说了句:“发出去吧。我会让它出现在全球首页推荐位。”

第二天清晨,他又踏上前往大理的车程。途中接到王宇电话:“印尼那边传来新消息,通信部长接受邀请将访华,商讨共建联合数据中心事宜。另外,#SuaraKita话题持续发酵,BBC做了专题纪录片,标题是《一个APP如何点燃东南亚青年的声音革命》。”

“告诉团队,继续保持透明沟通。”陈伟安说,“别庆祝,这只是中场休息。”

挂掉电话,他望向窗外。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洱海上,波光粼粼如碎银铺展。手机震动,林晓舟又发来消息:

【赵主任在省里汇报工作,把你那段“让光照进角落”的话引用了三次。现在全省七个地市都要复制天汉模式。兄弟,你成标杆了。】

他笑了笑,回道:【别捧杀。我们才走了第一步。真正的考验,是三年后这些村子还能不能自己造血。】

抵达大理后,他参加了一场由地方政府与TikTok联合举办的“非遗传承人直播赋能研讨会”。白族扎染大师、纳西族东巴画师、彝族火把节舞者齐聚一堂。会上,他宣布启动“文化火种计划”:每年投入五千万元,资助一百位濒危技艺传承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传播手艺,并建立线上师徒制教学系统。

一位年近八十的白族老太太拉着他的手说:“我教了一辈子扎染,可村里的年轻人嫌脏嫌累都不愿学。现在他们看到我在网上有几万粉丝,居然主动回来拜师了。”

“技术不是替代传统。”陈伟安在总结发言中说,“而是为传统插上翅膀。当一位老人的手艺能被东京的年轻人欣赏,当一项古老仪式能引发柏林学生的论文研究,文化的尊严才真正归来。”

会议结束当晚,他受邀参加一场小型篝火晚会。当地人跳起传统的打跳舞,鼓声震天。不知是谁起头,竟用傈僳语哼唱起那首曾在梦中出现的中文Rap旋律。陈伟安怔住,随即笑着加入,用手拍打着节奏。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所谓全球化,不是让全世界变得一样,而是让每一种不同,都能自由绽放。

回到昆明已是三天后。临行前,李妍交给他一个牛皮纸袋:“这是村民们联名写的信,还有几张照片,说是一定要交给您。”

他在机场候机厅打开袋子。信是手写的,字迹歪斜却工整:

>“陈老师:

>从前我们以为山外的世界很远,远到一辈子都走不出去。

>现在我们知道,只要拿起手机,就能把家里的核桃、蜂蜜、歌声、故事送出去。

>谢谢你让我们知道,我们也重要。”

照片里,有孩子们围在WiFi塔下比耶的笑脸,有老奶奶第一次看到自己直播画面时惊喜的表情,还有娜香站在山顶举着手机大喊:“腊罗坝,上线啦!”

飞机起飞时,他再次打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邀请函,终于敲下回复:

>“感谢贵方信任。TikTok愿意成为‘全球边缘社区连接计划’的创始合作伙伴。我们相信,数字鸿沟不应成为命运分界线。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都值得拥有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发送完毕,他靠向椅背,闭上双眼。

这一次,他没有做梦。

因为他知道,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构想中的改变,正在真实发生。

而在无数个像腊罗坝这样的地方,正有越来越多的人举起手机,对着镜头说出第一句话??

那一瞬,光便已抵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