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
“天助我也!”
孙瑜又立刻低头对着自己弟弟说,“我即刻返回吴县,成败在此一举。无论我与父亲结局如何,你都不要再回来了。”
“这有五车金帛,你尽快拉走,换个地方隐居。”
孙瑜语重心长的对着自己弟弟说道。
无论后世人有多不喜欢江东孙氏,或者他们有一些黑粉。
但是几乎是所有的人都忽略掉了孙氏的兄弟情谊。
孙静跟随着孙坚起兵,算得上是打虎亲兄弟。
他们的大哥早亡,留下的儿子孙贲抚养长大孙辅,也算是兄弟情深。
孙策死亡之后,又让自己的弟弟接替自己的位置,对孙权寄予厚望。
孙氏似乎家风就是如此,兄友弟恭。
孙瑜虽然对自己的堂兄弟孙权不感冒。但是对自己的亲弟弟十分爱护。
这也是自己亲大哥孙暠的事耿耿于怀的原因,只因为情义深厚。
细想一下,孙家比较有名的这几个人,出来的异类就是孙权。
孙权从自己的哥哥手里接过了家底,除了孙权的父亲,就应该属于孙策,对孙权最好。
算起来,吴国的开国皇帝是孙坚,所以孙权称帝之后,追封孙坚为武烈皇帝。
而孙权的位置是自己哥哥传给自己的,孙策算是二代皇帝,毕竟孙坚死后,孙家的地盘几乎全部丧失。
是孙策带着一些老部下从袁术那里借来兵马,重新打下来的。
但是离奇的事,孙权只给自己的哥哥追封了一个长沙桓王?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做法应该不太合适。
再往后,孙权晚年,亲戚之间互相杀戮,再往后,他的子孙也互相碾压,孙家血泪滚滚。
也许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孙家的家风败坏,是从孙权开始的?
当然也不能只批评孙权,没有证据,也许只是无情帝王家吧。
孙皎知道自己父亲和自己二哥的决心。
他们要去做危险的事儿,而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把自己择出来,孙皎自己心里也很感动,也很不是滋味。
孙瑜此刻陷入一片激动之中。
本来想暂时积蓄力量,谋求将来,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快。
想了想,又对自己的弟弟说。
“这五车金帛,也算是价值不菲。我回去之后,与父亲二人生死不知,你且带着这些礼物往东去吧。”
“往东去,避开周瑜,去刘备那里投降。”
“若我与父亲能够成功。也是抵挡不住刘备的,只是为大哥报了仇,将来也要在刘备手下任事。若我们不能成功,你投靠了刘备,等刘备进入吴郡之后,也有机会为我们报仇。”
“刘备那里还有伯阳,国仪两位兄长可以照顾你,我也就可以放心了。”
孙皎却有些愁苦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