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孙策寄居于袁术麾下,一穷二白,再次起家,也是在孙静先生的帮助之下,是也不是?”
“正是,父亲也确实在伯符兄长起兵之时,出了大力。”
“嗯~。”
董良的连番问话,令帐中众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而董良则暗自在自己心中印证了猜想。
“听说一年前,孙策刚死之时。你大哥孙暠也是在这会稽郡起兵,想要自立?”
董良这一下戳到了孙皎的痛处。
孙皎陪笑的脸庞有些僵了。
但还是要乖乖的回答问题。
“当初我大哥做事太过轻率,起兵之后又被虞翻劝住。后来……”
“可惜,后来就被孙权派来攻打豫章,牺牲在了战场上。”
孙皎的语气越来越低落,董良则将他没说出来的话说了出来。
孙皎立刻又敏感的变得惶恐不安。
“都督放心,我绝没有怪罪刘使君的意思。彼时各为其主,沙场征战,生死由命。绝对是怪罪不到刘使君头上的。”
“要怪也只能怪孙权,把我兄长送到刀口。”
孙皎解释完,又赶紧强调一句。
“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想,就算我是我二哥和父亲也是这样想的。”
孙皎知道二哥是这样给自己说的,但自己父亲是怎么想的,孙皎并不知道。
不过这个时候当然不能直说。
“我们父子是一心想要弃暗投明,我们也知道,刘使君向来仁义,将军岂忍心看见心向主公之人,惨死于敌人之手。”
孙皎说着就又要拜倒在地。
董良赶紧一把拦住。
“哎,使不得,使不得,叔朗贤弟,万万使不得。”
“贤弟一片赤诚之心,我已知晓。日后咱们都是一家人,万万不用这般客气。”
“据你今日所言,是令尊吩咐你兄长孙瑜,这必然是早有准备呀,叔朗贤弟是当局者迷太过心急了。”
“在我看来,情势哪有那么危急,说不定是令尊大人胜券在握呢。”
不得不说,董良分析的十分有道理,但是孙皎身在局中,此时只以为董良在说风凉话在推脱。
连忙又恳求道:“都督,千万看在我全家心向玄德公的份上……”
“哎~”
“贤弟莫要着急,听我说完。”
董良打断了孙皎的话。
“贤弟,非是为兄不肯帮你,实在是我主尚未入主吴郡,便先杀吴郡之主,此时又不是在战场之上,如此行径,被天下人看在眼中,让我如何能够不担心呢?”
“何况,你们还是至亲。相助至亲相残,如此行径,我在主公那里也不好交代呀。天下人都知我主公刘玄德仁义,却不知我处不光对百姓仁义,对于不仁义之人也有雷霆手段。”
“令尊要为儿子报仇,天经地义,可是我一个外人,要是插手你们亲人相残,主公不会放过我呀。”
孙皎又一转身,董良都已经可以预判他的动作了。
孙皎现在什么筹码都拿不出来了,除了趴在地上磕头没有别的办法。
当初决定违背兄长的意思,不往东走而往南来,就是冒着生命危险,想要求一只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