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又能怎么样?”
“这既然是一盏灯,说明是要生火的,生火里面的空气就要被加热,想一想上学期学的热胀冷缩的理论,再想一想密度的基本概念,不就可以明白了吗?”
另有一个聪明一些的好心学生为这个木讷的青年解释道。
“哦哦,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他此刻也想明白了脸上绽放了欣喜,两手击掌。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空气之间的联系比固体和液体更加的松散,只要稍稍加热便能迅速的膨胀,如此一来,它的体积大大的增大,灯笼内部的空气就减少了,质量自然也大大的减少,对比外面的空气,一个密度更小的木头块儿便出现了可以漂浮于空气之上。”
终于被彻底的点醒了。
这个木讷的青年只是脑子转的不快,但是当有人给他点明了观点,他滔滔不绝的将原理想明白了。
看的出来他平时的基础理论学的还是比较扎实的。
董良看着场下思维发散的学生们,也满意的点头,忍不住的满面欢喜。
靠他一个人能将这科学推进到什么程度呢?当然要考无数的有知识的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努力去探索。
这些人啊,都是未来的希望啊。
如果董良一开始不点名,手中拿的是一个灯,众人可能还反应不了那么快。
董良既然说了这是一个灯笼,那自然要有火焰,火焰加热,再和密度联系在一起,众人便很快的就想明白了。
让学生们主动的发散思维,想明了其中的原理,董良便将这个孔明灯放在地上。
从马良手中接过火种,将火焰点燃。
火焰在灯笼中摇曳着散发的光芒非常微弱,尤其是现在已经是白天。
但光芒虽然暗淡,却不妨碍它内部的空气在被逐渐的加温。
不多时,这个孔明灯便缓缓的漂浮起来。
简简单单一个白纸糊的竹面灯笼,此刻吸引了几百天之骄子的目光。
说不定连两个铜板都不值得,一个破灯在这些学生的眼中却如同稀世珍宝一样。
所有人都目光热切的看着这个简陋的孔明灯缓缓的升空。
从地上渐渐爬升到与他们目光平齐的地方。他们又抬着头,看着这盏灯继续往上飘啊飘啊。
明亮的天空直视起来,让他们的眼部有些不适,但是没有一个人舍得低头,舍得眨眼。
看着这个孔明灯越飘越高,越飘越高,一阵微风吹过,似乎没入了白云之中,在白天放孔明灯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
正如月明星稀一般,有着发着巨大光芒的太阳,孔明灯的光辉完全看不到,董良又专门选择了最经典的白色来糊灯,与这冬日惨白的天空的颜色一般无二。
所以很快的,这盏灯便看不清它在哪里了。
董良早已猜到了这种情况的存在,但还是选择了孔明灯的最经典款式,也许只是为了心中的情怀。
这毫不起眼的一盏灯,只在人们的期盼中停留的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便已经消失不见。
有点像科学中转瞬即逝的灵感,又有点像人们拼尽全力才能艰难抓住的希望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