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人的数目太大,自然需要拥挤一些。否则这大讲堂内也盛不下那么多人。
每一个方阵前都竖着一个牌子,上面有各个方阵的编号。
当学生们穿过大门,来到了这大讲堂中,拿着报名时官府发的凭证,上面有自己的个人编号。
然后再对比方正的编号,按照几行几列去寻找自己的座位。
越来越多的人在准备落座,寻找着自己的座位,过道也显得有些拥挤。
本来还有些空旷的大讲堂,此刻挤满了人,闹嚷嚷的,终于打破了早晨北固山的平静。
此刻就连进入大讲堂的大门处都有些拥挤了。
一旁站岗的士兵见状,也开始上去帮助管理秩序。
让大家不要着急,不要拥挤,慢慢的排队进去。
门外的人重新排好阵型,百无聊赖的四处观看着。
山景虽然壮美,但是最有趣的还是眼前的这个大门。
大门的建筑风格和大讲堂的一致,都是飞檐翘角,优美大气。
不过这建筑形式并不是主角,即便是它第一次出现在大汉。
真正的主角还是大门上牌匾的四个大字。
“江山北顾!”
这四个大字是董良题的,用的并不是隶书的字体。
而是选择了自己学习的唐楷。
这个时期的字体正是由隶书向楷书、行书转换的时候。
看书还没有走向成熟,一切都在摸索的状态,而董良这四个字俨然已经有了庄严的法度。
这自然引起了这些文人的注意。
这四个大字,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正是董良学习的,有颜筋柳骨之城的颜体字。
而字上的内容则更加的引人注目。
江山北顾四个字一语双关,有江有山,正是这脚下的长江,还有这北固山。
北固改为北顾,问鼎中原之意昭然若揭。
这些熟读圣贤书,一心想要在官场上有所作为的人,自然有这个政治敏感度。
众人心中想法各自不同,不知道他们是看到了机会还是感到不满。
时间已经到了辰时中,天已经大亮,太阳跳到了天空上。
起了个大早,又爬了段山坡这些文人们已经开始感到有些饥肠辘辘。
但是董良并没有给他们准备早饭。
不过也已经事先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他们报名的时候,便已经通知他们早上自备干粮。
于是乎,当所有的学生三千人齐齐整整的坐在了大讲堂中,啃干粮的声音一时替代了刚才找座位的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