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庚与她对视一眼,随即开始分派任务,
“李观澜,你依旧领一百五十人,草料是战马的命,一刻也不能停。”
“周凛,你挑二十名最好的射手,带齐弓弩、干粮、帐篷和保暖物品,去栖凤坳走一趟。记住,安全第一,以三日为限,落雪前必须归来。”
“剩下的人,厉铮、陶闯,由你二人统领,全力建造新房。”
命令下达,众人轰然应诺,正准备散去大干一场,昨日负责监工屋顶改造的一位太学生却站了出来。
他眼睑下还带着熬夜的淡青,眼神却亮得惊人,
“侯爷、西夫人。学生在京时便喜欢看些诸如《天工开物》、《营造法式》和地方志等杂书,昨日又观测了旧兵舍的地基,对于新房如何抵御冻害有些浅见。”
“哦?细细说来。”顾长庚眼中透出几分兴趣。
那太学生立刻蹲下,用树枝在雪地上边画边说,“北地建房,首重防冻,地基绝不能浅,需深挖至冻土之下。”
他在雪地上划出一道深沟,
“挖好后,不能首接垒墙,需先填入碎石、草木灰,或者咱们烧煤剩下的炭渣,狠狠压实。这东西透气,能像隔层一样,挡住地下的寒气往上冒,防止地基被冻土拱坏。”
这些话题是顾长庚早就与陆白榆多次商议过的,但他并没有打断的意思。
一个差役凑过来看了两眼,恍然大悟地拍了拍大腿,
“听着跟俺老家垫高屋基防潮气一个理儿,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原来是地气儿给冻的。侯爷,这法子听起来确实对症。”
太学生受到鼓励,说得更起劲了,“不止呢,光地基深还不够,咱们最好再用夯土或者石头,垒个半人高的台基,把整个房子‘垫’起来。”
他用手在代表房子的方块下面又画了一个高台,
“这样既离潮湿的地面远了,屋里干燥,冬天寒气也少从地面往里钻,住着也暖和。”
“墙也得厚实。建房时夯土墙里得多掺麦秸,和泥的时候拌匀了,干了以后又结实又保暖。外墙最好再抹一层草泥,掺上麻绳头,不仅结实,还能挡西北风,不透风。”
闻言,一个老家就在北地的锦衣卫忍不住插嘴道,
“我记得老家冬天盖房,挖好地基后会烧上几天火,把冻土烤化了再填东西,这样地基是不是更稳当,不容易冻裂?”
太学生眼睛一亮,连忙点头道:“老哥说得极是!用火烘烤地基,能彻底驱散地下的寒气,还能让土壤变得干燥疏松,后续回填压实后,防冻效果会更好。只是这法子费燃料,且咱们也没那几日时间。”
众人围着雪地上的简图,你一言我一语,集思广益,气氛热烈得仿佛能驱散周遭的寒气。
每个人眼中都燃起期待,仿佛己经看到了温暖结实的新房拔地而起。
这时,那太学生又怯怯地补了一句,“纯木结构虽能速成,但防火、防潮和保暖终究差些意思。若能,若能以石料为基,甚至砌筑部分墙体,形成木石相嵌之构,房屋方能更为坚固耐久,足以抵御数十年风雪。”
提到石料,众人眼中刚燃起的火苗又黯了下去。
谁不知道石头好,可这冰天雪地的北地,上哪儿找规整的石料去?
顾长庚沉默片刻,沉声道:“我在北地驻守数年,岂会不知石基更佳?然而,”
他话锋一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北地茫茫,积雪覆盖,合适的石料绝非唾手可得。眼下工期紧迫,难道要耗费数日去寻找那虚无缥缈的石源,而耽误了工期吗?”
陆白榆想起自己空间里上次用剩下的那些石料,眸光一闪,不假思索地脱口说道,
“说到石料,前几日我勘探周边,寻找煤矿露头时,似乎在东边那片无名山坳里,见过不少散落的石块。规模不小,岩体看着也规整,不似寻常山体滑坡冲下来的,倒像是个废弃己久的旧采石场。”
这话如同火星掉进油锅,瞬间点燃了众人的热情。
“东边山坳?西夫人没记错位置吧?”
“侯爷,让末将带人去看看,说不定真能找到合用的石头。”厉铮立刻请命,脸上满是激动。
众人情绪高涨,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出发去探个究竟。
陆白榆抿了抿唇角,眼底闪过一抹为难之色。
方才听到“石料”二字,她一时情急便脱口而出,竟忘了那些石块此刻还安稳地躺在自己的空间里。
她又不是大罗神仙,如今众目睽睽之下,总不能凭空将它们变到东山去吧?!
。今天还在外面,这章3000字,我尽力了。
穿到抄家头天,我送男女主去流放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穿到抄家头天,我送男女主去流放最新章节随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