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超级淘宝百度百科 > 第183部分(第2页)

第183部分(第2页)

而这些国家不知道的是,两边其实早就就已经通了气,方泽给出的那些坐标都是一些分裂派的大本营,而很多分裂派系的官员也在战争开始之前被调了过去。

在战争初期,发达国家联军的确是占领了大片大片的土地,但是应本位面华夏的要求,土地可以占领的,但是那个位面的华夏平民不得伤害,必须让他们自由选择离开。

等到发达国家联盟将分裂派的外省地盘占领的差不多的时候,本位面华夏就开始给一八。九零年位面的华夏提供各种武器人员上面的支援,开始于发达国家联盟开战。

发达国家联盟一直以为是两个位面的华夏因为统治权的矛盾才导致本位面华夏卖出异次元之门引来他们给一八。九零年的华夏压力。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因为统治,外交,经济三主神的存在,任何位面的华夏其实根本不会因为谁当老大而闹起来。

毕竟真正的老大在天上看着他们呢,而两边的华夏早就通了气,就是要引来这些敌人,目的有两个。

一个是引来外敌,让无敌了三十多年的华夏民众重新拥有紧迫感,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是没有道理的。

没有压力,人类很难会去开拓,去发展。

就像当年的欧洲一样,为什么当年的欧洲会拼了命的会进行大航海,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进行一次远洋贸易,死一半的人都算是正常的。

麦哲伦当年的环球航行出发的时候可是有五条船的,但是等到他们再次返回西班牙的时候,不仅麦哲伦本人挂了,舰队也只剩下了一条船仅仅十八个人。

但是当年的欧洲又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堵死了所有东西方的传统商业道路,而欧洲又是一个物产严重偏斜的地方,所以他们不得不进行大航海寻找新的贸易渠道。

也有一些历史没学好的同学总以为当年华夏没崛起是因为朝廷没有意识到大航海的好处。但是实际上任何国家民族的举动,都是有内里的需求推动的。

欧洲大航海,是为了商贸,华夏则完全不需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真的是一个形容非常准确的词语。华夏的农产品和工业品完全可以自己内部就消化掉,不用辛辛苦苦的进行远洋贸易。

所以华夏古代的走向海洋和欧洲大航海时代的走向海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欧洲走出海洋是为了进行大量的远洋贸易,而在这贸易的过程中,就必须建造殖民地来让自己的舰队歇脚,最后因为贸易数量的不断加大,导致殖民地也不断的扩充。

而华夏的走向海洋目的是为了从海洋中挖掘出珍珠,珊瑚,玳瑁等商品,然后高价买到内地,大名鼎鼎的土豪沈万三就是做这个的。

第四百五十六章巨额贸易

当然所谓的大航海从来就不是什么欧洲人的专有名词,华夏有郑和下西洋,阿拉伯人也在很长时间内都掌握着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垄断了印度洋的航道。

在十七世纪阿拉伯还诞生过一个真正的海权国家阿曼,阿曼帝国曾经击败过葡萄牙人占领了东非,并且掌控了近东航路。

要知道,那时候的阿曼帝国的主力战列舰拥有六十门火炮,技术算是当时的欧洲最领先。

但是在阿拉伯那一片,阿曼帝国是独木难支,因为当时阿曼帝国自己的地盘人口太少,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只能给欧洲人当中间商,最后和英国人合作做生意。

当然如果这样的话其实最后阿曼帝国也能崛起成为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为阿拉伯荒芜的土地上增加一个现代国家的名额。

但是,阿拉伯之后很快陷入了内斗,导致海军强大的阿曼帝国无法再内斗中取的优势,最终消失在了历史当中。

而华夏在那个时候恰恰与阿曼帝国相反,一来是国内的市场太大了,没必要去跑东跑西的贸易,二来那时候航海贸易的主要商品除了华夏自己产出的,就只有香料了。

但是华夏偏偏也是季风气候,买了几年阿拉伯的香料,咱们的老祖宗心想哪里还能让你用这东西赚钱,于是自己也种上了。

好了,这下彻底是自给自足了。实际上,在大航海时代,华夏唯一大宗进口的商品是白银。

也就是说,那个时代华夏物产丰富反而是货币不足。万历年间咱们的皇帝发现来泉州扫货的外国人一个个的非常有钱,下意识的就以为就近的吕宋非常有钱,还准备攻打一下吕宋捞点钱补贴家用。

结果打之前一查才发现,那群外国人扫货的钱都是从南美运来的,他们先是从南美装上白银,然后跑到吕宋买香料,跑到华夏买茶叶丝绸瓷器,然后再回到欧洲倾销,一趟环球航行几十倍的利润。

所以说如果华夏要开启大航海,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是从就近的海岛大量的获取海产品和香料,然后大量商品的涌入导致货币的稀缺,再推动国家决定把白银产量巨大霓虹打下来,然后发现货币还是不够。

这个时候远处的美洲传来了藏有大量白银和黄金的传闻,那么对贵金属的需求就会推动国家对更远的地方进行探索和殖民。

但是以上一系列的操作,南宋做起来没问题,南明撑过初期的困难阶段,然后做起来也没问题。

但是偏偏这两个小朝廷都被灭了。

当然我们还有最后的一个选择,就是在大航海时代的末期,凭借着自己庞大的领土和贸易市场,后程发力,与各国进行贸易,然后发展慢慢发展自己的工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